首頁   要聞   行業   地方   觀察   科技   投融   城市   專家   研報   學術   文博   文創   景區   交通   住宿   紅色   鄉村  樂園   戶外   節會   環球   攻略

打造高品質文創產品的四大發展路徑,構建文創內循環生態圈!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2-06-10 12:19來源:城市文化觀察

文創產業逐漸成為全球范圍內文化發展的時代新景觀,我國正處在一個全社會營造濃郁的文創意識與文創生態、加快培育文創人才的歷史階段,已形成“文創+”的模式,文化創意產業綠色環保,能再生、可增值、高回報,符合低碳經濟時代要求,具  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文創產品是最能夠展示旅游成果的文化紀念品,是匠人精神的結晶,文創產品的制作應該是既精細又具有專業性的。一個優秀的文創產品既要具有文化性,又要具備功能性,讓文創產品更“接地氣”是產品設計者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文創產品不能徒有其表,要讓文創產品跟著人們的生活走,以社會公眾的需求為導向。

另外,在文創產品設計上,不能只追求一味地對同類型的產品簡單的復制,不進行二次創作,進而產生互相模仿的現象,使產品大致趨于雷同。當這種產品出現的頻率越來越多、創意重復的次數越來越多,它對旅游者的吸引力將會越來越小。

加大對文創設計行業的支持力度

支持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重點支持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文化產業雙創服務平臺、眾創空間建設等新興產業項目。

支持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重點支持將傳統藝術形式與現代科技手段融合發展的產業化開發項目,支持工藝品創意設計及其衍生品開發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和創意設計推廣項目、促進傳統工藝走進現代生活的項目。大力發展民營文化創意企業,支持中小文化創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形成各具特色和備具活力的文化創意產業企業群體。

落實產業扶持政策,撬動金融、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對有前景的文化創意企業進行股權投資,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營造一流的產業生態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把以商招商作為重點和突破口,吸引更多文創資金、項目、人才進入,積極探索“資本+市場+品牌+政策”發展模式。區內要把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共同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加快發展。


提升設計團隊品質

文創產品的開發應該在堅守文物歷史事實及本真性的前提下,加強對文物資源所蘊含的歷史內涵、文化價值和藝術審美的傳播再創造。

圍繞更好地詮釋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滿足公眾獲取知識、實現自我提升功能等目標,對接創新發展要求,圍繞創新載體與平臺載體,集聚辦公室、研究室、工作室三室經濟,吸引創智人群。認真落實我市各項人才政策,落實優秀文創人才在住房、補貼、職稱評聘等方面優惠政策。推動出臺優秀文化人才獎勵政策。組織文化創意人員交流學習等,不斷提升文化創意人員專業素質和運營能力。來做好文創產品的創作設計,以及品質和內涵提升。同時,從文創產品本身來說,除了要強調創意之外,還需注重產品質量。

完善文創市場機制建設

進行文創產品開發,關鍵是要走社會化的路子,找到景區景點所擁有的資源與市場資源的嫁接點。目前,商業模式不夠成熟、運行效率和運行模式上相對不夠靈活、市場機制不健全是文創產品開發面臨的普遍問題。從國內外公益性單位文創產品開發的模式來看,市場化機制的建設涉及較多的環節。首先是產權制度建設。實踐中,在如何使用、誰來使用藏品元素開發文化產品這些問題上,國內不少文化單位和企業還有不同的認識,亟需規范。

其次是授權合作方式

天津市文化廣播影視局制定了《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實施意見》,以全市各級各類文化文物單位為政策實施對象,旨在充分調動文化文物單位積極性、加強文化資源梳理與共享、提升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水平、建設文化創意產品營銷體系。以期到 2020 年,力爭在全市文化創意產品開發領域培育一批市場主體、集聚一批專業人才、塑造一批獨具天津特色的品牌產品,建成形式多樣、特色鮮明、富有創意、競爭力強的文化創意產品開發體系和營銷體系。

從目前國內外文創開發模式來看,對外授權的內容主要包括資源數字圖像、商標、品牌等。因此,通行的授權合作模式主要有圖像授權、品牌授權和合作開發三種模式。再次是審查機制。對文創產品品質和合作機構的審查,是市場機制下保障文創產品文化價值、品牌內涵的重要環節。以北京故宮博物院為例,不管是圖像或出版品授權、品牌授權或者合作開發,都有嚴格的審查程序。最后是多樣化的市場營銷。尤其是借助互聯網、新媒體以及其他傳播渠道進行全方位、多樣化的營銷,也是市場化機制的重要環節。

破解現行體制障礙

首先是過于強調景區景點的公益性職能。實際上,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是景區景點的基本職能,但非全部職能。在保證發揮好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職能的前提下,景區景點完全可以通過市場化的方式提供非基本、個性化或更高層次的文化服務。

其次是激勵機制不健全。未來亟需優化分配機制,將景區景點文創銷售所得的部分收入,作為景區景點文創研發、績效獎勵和市場運營的支出。同時,應該將景區景點文創產品的發展業績納入景區景點評估定級和績效考核之中。

2018年,山東省出臺《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鼓勵具備條件的文化文物單位在確保公益目標、保護好國家文物、做強主業的前提下,依托館藏資源,結合自身情況,采取合作、授權、獨立開發等方式開展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在保障措施方面,《意見》提出要創新體制機制,逐步將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納入文化文物單位評估定級標準和績效考核范圍。

2019年,江西省也公布了文旅廳工作要點:積極推動全省文博單位文創產品開發,建設文創產品資源庫和產品庫。完善對全省博物館免費開放績效考核和評估。加快博物館與教育、旅游、科技的融合。研究制訂《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景區三年行動計劃》,爭取80%高A級景區引入非遺項目。啟動第一批省級非遺旅游小鎮命名試點工作。

景區文創與二消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和文旅企業的助力與支持,目前政府通過舉辦賽事鼓勵文創產業發展,多數仍停留在產業層面,缺乏從整個業態創新升級的高度建立激勵機制。

沒有形成良好助力,推動文創企業的大跨越發展。激勵機制的建立與完善對提升產業發展活力,為保證行業的健康發展,相關的法律法規與政策機制應盡快建立出臺。

作者:華中城市研究院院長、文化旅游景區運營專家馮煜暉

【中國旅游網版權聲明】原創內容版權歸本站所有,如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旅游網"或"www.ivermectinstromectoliq.com"并附文章鏈接,需確保文章的完整性,不得更改曲解原意;摘錄和轉載的第三方內容,本站無法保證其真實性,亦不代表本站觀點和立場,版權歸屬原媒體及作者,如有版權異議請聯系我們予以刪除。

相關推薦
在城市里走街串巷感受城市文化、體驗煙火氣;在博物館里看不同的展館,欣賞更多藏品……日行數萬步,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花費盡量少的時間和費用,游覽和打卡盡量多的景點,然后在社交平臺進行分享。如今,年輕人觀光游開始呈現新的特點,各種半日游、一日游攻略層出不窮?! ?現狀:年輕人觀光游主要圍繞三類場景周末搭上高鐵動車,前往柳州品嘗螺螄粉,到武漢搭長江輪渡,或者到長沙打卡網紅品牌,正成為廣州不少年輕人的...
6月6日電 去哪兒6月5日發布的《2023年端午假期旅游預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秷蟾妗贩Q,截至6月4日的平臺搜索量和提前預訂量看,今年端午節假期我國旅游市場有望延續“五一”勢頭。數據顯示,受假期時長影響,端午節假期出行仍是周邊游、短途游居多。但得益于通暢的高鐵線路和低價機票,圍繞大城市的“2小時旅游圈”成為出行新趨勢。如從北京出發,1小時可實現京津冀多個城市通達,2小時能到達遼寧朝...
 “露營熱”帶動了戶外電源行業的蓬勃發展,在一眾品牌開始陷入各種“卷”的時候,一個不可忽視的挑戰已經來臨?! ±m航不限量,小指可拎起的外接電池戶外電源(品勝逆變寶)發布  前不久,廣東品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品勝)在廣州召開發布會,推出了戰略性新品——外接電池戶外電源?;趶V泛分布的換電網絡,能帶來續航不限量的全新用電體驗。并憑借“一根小指就能拎起”的超高便攜性,讓發布會上的嘉賓印象深...
3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印發通知,即日起恢復全國旅行社及在線旅游企業經營外國人入境團隊旅游和“機票+酒店”業務。如今,中國入境游市場全面恢復近兩個月,吸引了外國游客紛紛來華。他們看風景、賞文化、品美食……感受美好中國的多彩活力??鞓分袊糜慰桶_在上海乘坐都市觀光巴士,用相機定格“東方明珠”的那一刻時,興奮地說:“眼前的風景很美,巴士觀光方便快捷,座位也舒適,旅程串起了上海很多地標建筑...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24日批準18個地質公園加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成員總數因此達到195個,分布在48個國家?!奥摵蠂炭莆慕M織世界地質公園”標識創建于2015年,用于認定具有國際重要意義的地質遺產。這有助于將重要地質遺產的保護、公眾宣傳、可持續發展方針的落實相結合,服務當地社區。在此次新增的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成員中,印度尼西亞有4個,巴西和伊朗各有2個,希臘、日本、馬來西亞...
聚焦/熱點

聚焦/熱點

副標題

聚焦
熱點
關鍵詞
關鍵詞
紅色旅游
鄉村旅游
夜間旅游
康養旅行
戶外旅行
研學旅行
城市
酒店
航空
攻略
景區
樂園
標簽模塊(3)(1)(1)(1)(2)(1)(1)

標簽模塊(3)(1)(1)(1)(2)(1)(1)

副標題

視線
論道
視點(2)(1)(1)(1)

視點(2)(1)(1)(1)

副標題

旅行
環球
視點(2)(1)(1)

視點(2)(1)(1)

副標題

動態
動態

全國旅游投訴舉報熱線:12345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12377

京ICP備2021027040號-2    經營許可證110105017960088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5983  

China Tourism Network   Copyright ? 2010-2023 c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