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行業   地方   觀察   科技   投融   城市   專家   研報   學術   文博   文創   景區   交通   住宿   紅色   鄉村  樂園   戶外   節會   環球   攻略

云上的秘密:大理漾濞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2-06-18 14:00作者:邢小俊來源:中國旅游網

1.jpg


從大理漾濞彝族自治縣驅車向東,上蒼山西坡,一路翠林竹海,一路九曲十八彎,海拔逐漸升高,車至山頂便是光明村。這里,生活著彝、漢、白、傣、傈僳5個民族;這里,被一萬株百年以上古核桃樹的巨大樹蔭覆蓋,常年籠罩在云海綠蔭之中,被稱為“云上村莊”。


村官張會祥的“理想”

光明村核桃種植歷史悠久,古核桃樹眾多,全村樹齡百年以上的古核桃樹達一萬多株,兩百年以上的核桃樹約有六千多株,近年來全村又培植了許多核桃樹新苗,連片種植面積達萬畝。

三千年前的蒼山崖畫中有一幅采摘圖,形象再現了漾濞江流域土著先民攀高搖竿敲打果實和樹下眾人拾撿果實的場景。專家推測,當時這里就有核桃樹生長,采摘圖反映的即是打核桃的場景。春去秋來,夏歸冬至,白云依舊守候著核桃樹林,樹林始終庇佑著樹下的村莊。如今,一棵棵高大古老的核桃樹分布在房前屋后,每棵樹上都掛著“身份證”。村子中央的空地,可見一棵異常高大粗壯的核桃樹,這棵“核桃神樹”是整個村里樹齡最大的,已經有1165歲了。


2.jpg


光明村現在有七個村民小組,304戶1296人,村民們敬奉神樹,在樹的周圍修建了廣場和祭臺,每年村莊都會舉行一次廟會,聚集在神樹下打歌、跳舞,請神、迎神、祭神、娛神,擺流水席、耍龍舞獅。

“前多年這里交通閉塞,村民沿山梁分散居住,受地形限制耕地較少,農業發展水平低,經濟發展落后。雖然是遠近聞名的‘核桃村’,但是核桃價格上不去,待在家里沒了經濟,年輕人就留不住,都出去打工了,村子一片凋敝……”

58歲的張會祥以前在光明村擔任過十年的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現在還擔任雞茨坪小組村民組長。據他介紹,以前車是上不了山里來的,因為有傳統的核桃產業基礎,要想辦法把核桃賣出去,2004年他就動員村民們硬是修通了一條上山的硬化路,舉辦了核桃節,核桃價格開始上漲,村民的日子頗為紅火。但是好景不長,2013年以后受市場供求關系影響,核桃價格一路下滑,打核桃時屬于高空操作,要請人來打,價格不低,有的農戶賣核桃還收不回打核桃的成本,村里年輕人都紛紛出外打工去了。

張會祥有兩個兒子,也都隨大流出去打工。大兒子結婚后和妻子去城市,孩子丟在老家,分居兩地,時間長了就離婚了,這件事讓張會祥多少年想不通。發生這種情況在外出打工年輕人身上很普遍,一般不在一處打工,婚姻慢慢都出現了問題,生下的孩子們都送回村莊里讓爺爺奶奶帶著,也出現了許多教育問題、社會問題。

張會祥焦慮地看到在村子里種地的人少了,地頭的路沒人修了,水渠也垮得沒個形狀,收種時機械也來不了,村道垃圾、污水隨處可見,一片凋敝……          


3.jpg


這位基層的村官一直在琢磨:這個村莊窮,但是我們世世代代都在這里,我們是走不掉的,只能反反復復努力發展,尋找村莊發展的新路子。能不能有這樣一種好事情-----就是讓年輕人留在村莊里上班賺錢,夫妻都守在一起,老人有人贍養,小孩有人教育,大家都過上穩定、幸福的日子呢?

2015年的一天,張會祥決意主動去找吉小冬。

吉小冬何許人也?

蒼山石門關峽口兩座峭壁拔地而起,對峙如一扇推開的巨門,人稱石門關,是外鄉人吉小冬把它開發成了景區,景區所在地叫金牛村,金牛村和光明村相距不遠,兩個村子村民人數、土地等基本情況相當,發展水平在蒼山西鎮十六個村中處于中下游,兩個村子的發展一直處于你追我趕的“競爭”關系。

2012年,吉小冬投資建設石門關景區以來,幾年間給金牛村帶來翻天覆地變化,公司三百多員工中有一多半都在是漾濞當地人,農戶實現增收和家門口就業,其中26戶33名建檔立卡戶成功脫貧。這讓張會祥看在眼里羨慕在心里,他主動去找吉小冬,看能不能和光明村合作鄉村旅游。

張會祥永遠也忘不掉那一天,他帶著助手去石門關景區工地尋找吉小冬,進了景區,老遠看見一個身穿休閑服的高個子,手里拿了一把剪刀,邊走邊修剪沿路的樹干花草,身邊還跟著一個流浪狗。這個他們以為是園藝工人的老頭其實就是要找的大名鼎鼎的吉小冬,身材魁梧壯實,見人呵呵一笑,一臉厚道,沒有一點大企業家的架子。從最早的麗江耗牛坪索道,到大理的感通索道,再到如今異?;鸨氖T關旅游景區,吉小冬已在大理這片土地上從事旅游二十多年。


4.jpg   

5.jpg


由于光明村坐擁森林覆蓋率達85%的好生態,加之有樹,有花,有核桃,那一天,他們形成了共識:真正能拉動一個地方發展的,還是產業。鄉村振興,要留住年輕人,吸引年輕人,必須要靠產業拉動。光明村要轉變發展策略:利用村里的好環境,盡快把生態旅游辦起來!

     

產業振興:從“賣核桃”到“賣風景”

“企業要真正用心,踏踏實實去做點事情,要讓老百姓實實在在賺到錢,才能真正地助力振興鄉村?!?這是吉小冬一貫的觀點。

2015年,石門關旅游開發集團有限公司首先投資開發了光明村核桃生態旅游村建設項目,同時鼓勵村民開農家樂和客棧。作為配合,光明村黨組織協調村民把150多畝土地經營權以入股、出租或流轉的形式轉讓給旅游公司,在吉小冬的旅游企業運營下,生態旅游村建設初具規模,在光明村雞茨坪建成集農業種植、產品加工、農業觀光、休閑度假為一體的核桃主題民宿客棧、核桃山莊、核桃主題廣場、云上四季花海、草坪咖啡館、帳篷酒店等鄉村旅游項目景點,古樹環繞,生機勃勃。

光明村疏疏朗朗地散布著古樸的院落,本來村里各家各戶就有種樹栽花的習慣,但都被高高的圍墻擋住了。被斷絕與自然的臍帶,是多數城市病的根源,城市人需要精神上的鄉村,需要在鄉村找樂子,農村人需要掙錢。搞旅游需要“開墻透綠”,讓游客覺得敞亮舒心。雞茨坪小組景區核心區的60多戶人家基本都把圍墻給拆了。當時,一聽到村里通知,張瑞華立馬把家里圍墻換成了柵欄,他說,讓游客“一眼看穿”我們的美麗庭院,多好!

2019年,光明村一時成了旅游“網紅村”,高峰期每天接待游客四五千人。游客越來越多,但村子里還沒有供游客住宿的地方,留不住人----查洪祥家有一個停車場和一個牛圈,吉小冬琢磨著怎樣在這塊地上蓋一座客棧。這就是“云上老查家”客棧設計的緣起。

查洪祥是村里的致富帶頭人,他去過很多地方。十年前,在外做生意的他,回到村里開了漾濞縣第一間農家樂。這次,為了更好的示范帶動村里的旅游發展,精明能干的他以私人宅基地土地入股,第一個和旅游公司合作,在老屋原址上蓋起了這間現代夯土木結構精品客棧。

“在村里,我和吉總第一個合作,以前村民不理解,現在證明是對的?,F在有許多人羨慕我,說明我走對了,走得光明正大,帶動了群眾發展?!?/span> 每每說起當時的選擇,查洪祥都會為自己的“超前眼光”而自矜。

從第一張草圖到客棧建成,這第一家民宿耗費了吉小冬兩年的時間,他完整保留老查的舊院,形成兩個L型的新院落,整個客棧由十一套大小不同的房間組成,有緊湊的榻榻米房,也有三層的院中院,一個水庭,一樹庭,最大限度地留出室外活動的場所,因為這里最有價值的是清風、明月、核桃樹和遠山的風景。

修客棧過程中,吉小冬做事近乎完美的要求給查洪祥留下很深印象,也常常讓施工方感覺到苛刻和為難,所以大家都在盡力的一點一點做,進度緩慢,但是慢卻讓客棧建筑更加精細?,F代夯土技術是從昆明理工大學購買的專利,沒有過多的裝飾,土墻黛瓦。泥土色本來就是謙虛的顏色,不宏大,不時尚,不奪目,不張揚,保留了質樸和寧靜。一片瓦上有時間,有目光,有泥土涅槃的全部過程,它能通天接地,可以呼吸。城市人進村一看到瓦就變得安靜了,就變得本真了……如今的這座夯土木結構的“云上老查家”成為光明村的精品民宿。


6.jpg


7.jpg


地處偏僻的光明村,綠水青山終于轉化為金山銀山:以入股、出租和流轉等形式轉給旅游公司的150多畝土地,使得42戶農戶有400多萬元的年收入。并且,實現了村民家門口就業的夢想,雞茨坪小組73家農戶近百人在自家門口的旅游公司就業,增收180多萬元;其中四戶建檔立卡戶24人全部在公司工作,三千多元的月均工資解決了他們貧困問題。


8.jpg


58歲的周銀兆一家四口都在旅游公司工作,弟弟周銀春50歲,在公司也是老員工。最早時,弟兄兩個走出家門外出打工,修建高速公路,每天五十元錢,后來回到家鄉給人砸石頭,工價太低,養不了家,現在弟兄兩個每個月都能拿到三千多元。周銀兆大兒子阮大衛在公司開電瓶車,屬于運營部,二兒子在景區干零活,砌花臺。雖然二兒子的婚事愁人,但是大兒子兩個小孩都在附近上學了,日子終于看到了希望……

為了統籌村里的資源,避免無序競爭,光明村對農家樂做了一戶一品的規劃,烤全羊、烤雞、烤乳豬、魔芋豆腐、核桃宴,應有盡有。

“我家農家樂菜都是野菜,雞、豬都是自養的,生意特別火爆。最近我們家又蓋了新房子,重新擴大了院子……” 1974年出生的查守麗是“麗明農家樂”的老板,她干活有條不紊,飯菜干凈可口,總是一幅開心的神態,總是用最好的食材招待客人。周圍是眾多的大山,開門就見山,四周山環繞。每到夏天,一場暴雨襲來,松樹下、草叢中,偷偷摸摸長出各類野生菌。朽木上,長出烏黑的木耳,紅土地上不時冒出一窩一窩雞樅菌,灌木林里牛肝菌、奶漿菌、青頭菌、雞油菌、松茸。為了準備食材,查守麗通常要起個大早,摸黑上山,天黑的時候山里有霧氣,植被長勢好,遮天蔽日,但是她堅持去采摘野菜,就是想讓每一個來到店里的客人都品嘗到最原始、最本真的味道。

查洪祥大兒子查守榮是當時的建檔立卡戶,依托父親的客棧,查守榮和弟弟查守杰各自開了一個農家樂,老查家老品種土雞遠近聞名。原料是關鍵,兄弟兩人特意在山上圍住了一片空地,在核桃樹下養雞,讓它們自由自在地撿食,放養的生態雞和飼料喂養的不同,味道獨特。同時,頭腦靈活的查氏兄弟冬天便開始腌制火腿或者臘肉,放入料酒、鹽、置于大缸中,經過幾個月的時間后再掛到通風、陰涼的地方曬干。每逢游客至,就用松針熏烤,火頭滋滋作響,香味四溢。據他介紹,云上村莊最多的一天來了一萬多游客,自己和弟弟的農家樂一天就賣出去四百只土雞,最旺期三個月民宿分紅和餐飲收入達四百多萬。那段時間,村民都把自己的土特產拿出來在門口賣,一家村民賣烤包谷一天就賣了上萬元,最少的一家一天也能賣五百元。

2019年4月30日,漾濞全縣實現脫貧摘帽。累計脫貧出列兩個貧困鄉,24個貧困村,脫貧退出建檔立卡貧困戶3897戶。

濞彝族自治縣縣長李庚昌接受采訪時,形容石門關旅游公司和光明村的合作,既是旅游項目,又是脫貧攻堅項目,帶動了村民增收,帶動了村民就業,實現了“三產融合”,助力了鄉村振興發展,是把“礦石”變成了“鉆石”,把“稻苗”變成了“金條”……2020年,經專家審核遴選,光明村入選了農業農村部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名單。


9.jpg


10.jpg


人才振興:從“外出打工”到“返鄉創業”

現代化農業、綠色農業、休閑農業、農村電商等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崛起,鄉村振興,需要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

村莊里有了產業就有了穩定的經濟收入,有了游客就有了人氣,有了人氣就會吸引年輕人回到自己的故鄉!


11.jpg


集聚在村莊的,首先是人心。農民成為讓人羨慕的好職業,村莊成為城里人來了不想走的好去處。集聚起新動能的,是人氣。村子里有情懷的年輕人多起來,拒絕在一線城市做一朵“錦上花”,而是選擇回家鄉當一塊“雪中炭”,越來越多懷有理想、情懷,帶著創業夢想和智慧才情的年輕人投身到了鄉村,回到最熟悉的最需要自己的地方,揮灑激情和汗水。

“ 這才是最長久的硬道理!”張會祥終于找到了“留住年輕人”的密鑰。

張會祥說,前幾年村里土地沒人種,村莊和麥田,飄著一種清冷的氣氛,成了名副其實的“空心村”。近兩年來,成效來了,更多的村民嘗到了甜頭,紛紛和旅游公司合作搞民宿,腰包也鼓起來了;村民不用外出,在家門口用自己的雙手也能脫貧致富;民宿里管家和服務員的收入不比城里低,有了民宿,有了好工作好收入,何愁青年不回鄉?

需要核桃果和核桃苗的朋友們可以下單了,這兩天有現貨了?!?這天一大早,35歲的李斌先在自己的抖音平臺上發了幾個消息,然后來到隔壁孤寡老人老張家里:“叔,這是我在網上幫您賣雞蛋的錢,您收好了?!?/span>

李斌是光明村土著, 20歲剛出頭就外出打拼,走過很多城市,有許多故事。通過自身努力,終于在大城市立足、生活。后來,隨著漾濞縣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的推進,光明村開始發生改變,李斌心里很受觸動,決定回來創業。

“我回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創辦了光明農莊合作社,主打核桃和苗木產業。為了提升村里的核桃銷售,我開通了網絡銷售,幫村里搭了電商平臺?,F在我是光明村電商服務培訓中心的負責人,幫助大家了解政務、服務、旅游、技術等各類資訊,讓村里的產品都能入網銷售,解決銷售、就業、創業中的困難。這兩年,光明村的電商銷售額達到了四百多萬元,今年還會有一個更大的增長……”

李斌最大的感受是村里人觀念的轉變。最初開始做電商的時候,村民認為在網上做生意不靠譜,“上網”是一件花錢的事情,是不務正業。隨著農村與互聯網連接,電商這趟“高速列車”正給鄉村生活發展帶來實實在在的巨變,好像一夜之間,核桃樹苗、蘭花、鄉村老物件、布鞋、草墊什么都能變商品,外面都稀罕買。隨著銷量的一點點擴大,越來越多的村民向他“取經”。

返鄉青年常宏春,是光明村第76個到旅游公司上班的人。2005年從大學畢業的他,干過保安、家電銷售、游輪舵手,一次過年回家,看見了鄉村的荒蕪,村子靠近路的新房一把把鎖無一例外地生著銹,這是因為人們都在外邊打工,掙到錢蓋了這些房子,只是在陰歷年時才可能回來住幾天。只有逢年過節,家家戶戶在外打拼的子女返鄉時,村里才有短暫的生氣。過年過節,他們急急忙忙走親戚,寒暄兩句,扔下禮物就走,過去那種聚族而居、同氣連枝的生活方式,只存在于他的兒時回憶里了。2015年,常鴻春從村莊和旅游公司的合作看到了希望,他就毅然留下來參與到家鄉如火如荼的建設中。社會經驗豐富、工作能力很強的他,目前已經是旅游公司副總經理,負責云上村莊的業務板塊。

返鄉青年陳佳汝,大學畢業在外打工五年,回來當了雞茨坪小組副組長?!霸趯W校的時候我一直關心國家大政方針,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之后我就一直有回鄉創業的想法,但還是沒有下定決心。畢業后到檢測公司上班,上班期間感覺自己不喜歡城市生活,后來聽說旅游公司和村上合作投資生態農業旅游,在村干部張會祥的一再動員下,我便辭去了城市工作,投入到家鄉的振興事業中?!?/span>

陳佳汝說:“隨著村里核桃和旅游產業發展得越來越好,村里開了許多農家樂,我回到家鄉第一年就做民宿客棧,發展都比較順利,后面受疫情影響,暫時比較艱難。但是我對未來還是充滿信心!”

返鄉青年周素雅是陳佳汝的愛人,畢業后在縣城當幼師。作為教育工作者,她悲哀地發現:家鄉的問題是青壯年勞力普遍在外打工,農村只剩下了老人和孩子。老人在家里沒人照顧,孩子也沒人管,他們成了留守老人、留守兒童。年近七旬的老人,又要照顧孩子,又要打理家務和農活,“隔代看護”成為留守兒童看護模式的主流。終于,對家鄉一直懷著眷戀感恩她回來了,在最近一次的選舉中擔任光明村黨總支副書記……


12.jpg


年輕人回流了,鄉村有了希望。家園曾經荒蕪,如今阡陌相通,家園曾經面容模糊,新的樣態依然能寄托鄉愁……

我們看到,一個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會像一塊強大的吸鐵石,把在外的游子吸引回來,把村民優秀分子緊緊吸附過來,潛移默化地改變村民們的思想認識乃至整個村莊的精神風貌,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

村干部由村民選出,他們的一言一行對村民影響很大,他們是黨和政府密切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一個夢,一條心,一根筋,一股勁,這個沉寂落后的高原小村,在新、老村干部的合力下發生了由內而外的鏈式“裂變”。      

   

生態振興:從“捕鳥人”成了“護山員”

“以前出門看山,滿眼都是光禿,村民們每天上山砍柴燒,沒有經濟來源,成群結隊上山抓鳥、挖蘭草,廉價賣給山下……”張會祥回憶起多年前村民受利益驅使捕獵買賣鳥類動物的情形,眉頭緊鎖。如今,村莊不同季節有不同的景致,白云之下滿山綠油油的一萬多畝核桃樹連綿不盡,滿山的大核桃樹上,鳥巢落滿枝頭。


13.jpg


據介紹,在附近的大山上大概有二百多種珍惜鳥類,常見的就有七十多種,還有狐貍、麂子、蛇等野生保護動物。它們是土生土長的動物,它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和土地是最親密的聯盟。光明村良好的生態環境除了賦予游客親近自然的田園生活體驗,還給眾多珍惜野生動物打造了綠色家園,讓它們不受傷害、讓它們健康地成長,讓它們安全地遷徙。

72歲的村民李永安,老伴多年癱瘓,早些年他過著出門一把鎖,進門一把火的生活。三個孩子要讀書,一家幾口要吃飯,萬般無奈之下,他就干起在蒼山西坡捕鳥的營生,什么白腹錦雞、長尾雉,都是他捕捉的對象。他在山上采摘一種植物,搗碎,制作成粘性特別強的“膠水”,涂在一條長棍上,放置在深山空地上有水源的地方,鳥類過來喝水時羽毛就粘在棍子上擺脫不了,最多的一次就粘了一百只各種鳥,這些鳥以低廉的價格賣給了山下的酒店和食堂。石門關旅游公司進駐后,倡導保護野生動物,進行景區生物多樣性保護,他斷了“財路”,出外打工年齡太大沒有人要。正在躊躇熬煎時,一天,吉小冬親自找到他,要聘請他加入護山隊,讓他繼續發揮熟悉鳥類習性、生活軌跡的經驗,與其他三個隊員每天在設在深山處的四個保護觀察站巡視,統計白腹錦雞等珍惜鳥類的生活規律和習性。每人月工資三千多元,解除了他和老伴晚年的生活之憂。

李永安說:“以前捕鳥,是實在沒有辦法生活下去,偷偷摸摸,晝伏夜出幾十年,像個山賊;現在領了固定工資,光明正大,我就要好好保護蒼山上的鳥,還賬!”

細心的張會祥發現,李永安都變得性情開朗,愛熱鬧起來了!原先見到哪里熱鬧總是躲得遠遠的,而如今變得哪熱鬧就喜歡往哪湊。見了熟人也總是高高興興地主動上前打招呼。日子變好了,經濟上也正在翻身,心里沒有壓力了,心情自然好了……


14.jpg


15.jpg


核桃園小組的村民楊建,是光明村生態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同時也是護山隊隊長?!叭缃?,偷獵動物、盜伐林木的行為也銷聲匿跡了?!睏罱ń榻B,“封山育林后,荒地長了樹,麂子、野雞、老熊等常能見到。光明村設了金安寺、小花園兩個檢查站,九名護山隊員輪流上山巡查,不許人們隨意上山取土采石挖蘭草?!?/span>

從大理電視臺退休的記者郭亞林是愛鳥人士,一直關注著蒼山白腹錦雞的種群保護狀況。他說:吉小冬的旅游公司與村民融合,帶領村民保護環境,保護珍稀鳥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的是鄉村綠色發展之路,提升了當地村民對自然的愛。他對大理不只是商業的投資,而是給深山老百姓帶來了一種新的生態理念和生活方式。


16.jpg


17.jpg


從事旅游二十多年,當選為全國工商聯旅游商會會長的吉小冬贏得了眾多的社會榮譽與聲望。

良好的生態環境像空氣一樣重要。沒有生物多樣性,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好生態環境和旅游產業……”這是吉小冬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大學時攻讀生物專業的他,始終認為人是自然之子,自然永遠比人類偉大。人類生命應該遵循、順應自然之道,不能破壞和支配自然。

懷著對自然的敬畏,對社會的責任,吉小冬循序漸進地開發商業項目,沒有急功近利的緊迫感。他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樹,不截斷河流,不取直道路,視林如子,視山如父,這些其實是他骨子里的東西。你如果去景區工地找吉小冬,他要么踩在水泥沙子里與工程師溝通方案,竭力要保全一棵大樹,要不就是貓著腰撿拾亂石,把它們放在景區最合適的位置。這些別人看來不起眼的細節,他都要親力親為去做、去示范,他對細節的審美詮釋著他對生活獨特的感悟和理解。

他說:這個地方產玉,大理的“理”字,按照《說文解字》的意思,是順著璞玉的紋路一點一點把玉剝開,讓玉的質地暴露出來。如果把玉粗暴地解剖開,可能就傷了玉石的質地……

在大理的村莊里都流傳著“本主”的故事,一個本主,就是一個村子里的神。在村民們心目中,笑容可掬的吉小冬就是他們的本主,他經常去關懷、接濟孤寡老人,他給村民帶來了穩定的幸福和持續的財富。

吉小冬的夫人顧健是一位善良、美麗的女性,她曾經面向全球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云上村莊百年網紅核桃樹認養”活動,目的在于助推消費扶貧,帶動村莊的經濟收入和旅游;她還幫助老鄉把初級農產品加工成商品,把核桃做成核桃酥、牛扎糖、核桃油,賣到北京的大超市,年銷量多達三萬多公斤;她還經常擠出時間,給村民們做各種講座和培訓,教她們禮儀、化妝、攝影、插畫。

年前,村民楊家萍還在百米外的田地里勞作,如今,經過多次培訓的她已經是“云上三十三間堂” 民宿酒店里的餐飲主管。她說,顧健大姐對大家的影響是“潤物細無聲”的,以前村里人躲游客,現在都愛主動和外面的人交流了,以前山里有的媳婦臉都懶得洗一次,現在她們卻學會了化妝和穿衣服……


光明村的“光明之路”

坐擁好生態,發展生態旅游,光明村終于蹚出了一條綠色發展的“光明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專家分析說:產業振興,使得光明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催生了一大批新的農村市場主體,增加了農民就地就近就業機會,提高了農業綜合效益,增加了農民收入;生態振興,保障了光明村生態環境優勢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減少了污染,農村經濟充滿生機與活力。

光明村“走向光明”的經驗,漾濞彝族自治縣縣委書記張世偉將其凝練成五句話:產業振興,提升了村莊的“市值”。以前核桃產業資源很大,但是市場化小,價值效益很低,現在輻射全國范圍,含金量變大。農房變客房,農家小飯菜變成旅游大餐廳,農民就近就店上班。人才振興,提升了村莊的“價值”。引進了有情懷,致力于三農產業的石門關旅游公司,引導本土致富帶頭人,吸引返鄉大學生和各類人才回到鄉村,有實力、有辦法,發揮了大作用。生態振興,提升了村莊的“顏值”。垃圾處理、污水處理、廁所革命,森林防火、生態保護、鳥類保護,以前破破爛爛的村莊變好看了,臭烘烘的傳統旱廁變成了干凈整潔的水廁,太陽能發電,村民再不砍伐山上的樹林了。文化振興,提升了村莊的“氣質”。民族文化、鄉愁文化,養生文化、飲食文化,村莊有了靈魂。組織振興,提升了村莊的“基質”。基層黨支部恢復了活力,倡導“龍頭企業”+合作社”的模式,發揮了村規民約作用,村民自我治理自我約束,獲得了全國民族法制示范村,被云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文明村”。

心敗則衰,心勝則興!

新農村發展,需要企業的幫扶,需要政府政策支持,更離不開廣大農民的進取之心。要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根本在于村民自身的作為,需要掃除“等靠要”的精神惰性,補足農民自信自強的“精神之鈣”,需要“振興之心”。

光明村發展鄉村生態旅游的過程,也是所有村民和干部健全精神、培育自信、錘煉意志的一次過程。光明村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發動群眾,成立護林隊、河道水源、道路交通、民俗民風、環境衛生、生態保護、規劃管理、調解和治安保衛八個自治組織,委員都是熱心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同時,凡是關涉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都由村里“百姓議事堂”協商討論,發揮民主,百姓的事百姓議,村里的事情村民自己決策,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安定有序。

“村民的精氣神和言談舉止都在變,以前見了生人就躲避,現在無論在哪里碰見游客,都會禮貌地主動上前問好……”光明村黨總支書記楊雪明感慨說。

“以前開村民會湊不齊人,現在開會你漏通知哪家,哪家就有意見。有時候一家還來兩個人,生怕錯過啥重要信息?!惫饷鞔宕逦瘯敝魅挝憾锌?。

我們看到,光明村通過實現致富脫貧到精神全面豐富等全方位的建設,精神風貌、人居環境、生態環境、社會風氣都煥然一新,使村民自己走上康莊之路——

太陽能發電、垃圾處理、污水處理、廁所革命,以前臟亂的村莊變得時尚美觀了,原本臭烘烘的旱廁變成了仿生態“核桃根”和“核桃果”星級藝術公廁,與周邊景觀和諧相融……村民們過上了令人羨慕的田園生活:曬著安寧溫暖的陽光,在自家院里核桃古樹下擺上一溜茶桌,招待客人喝茶,品嘗飽滿的核桃,再搭配上一小蝶口感醇厚的土蜂蜜,大人們聊天、小孩子們在古樹下嬉鬧,等待農家宴席開桌。也有村民在閱覽室看書,不少村民在家里練寫毛筆字,幾個老人在下棋,怡然自得,各得其樂。

宅基地入了股、兒子農家樂收入高、自己還在企業上班,讓查洪祥的生活很富足。一家生活的巨變,讓他深感吉小冬就是光明村的大福星,他還和吉小冬喝了雞血酒、拜了弟兄。

查洪祥的幸福生活,是光明村全體村民幸福生活的縮影,他對吉小冬的感激,是光明村全體村民對吉小冬的心意!


18.jpg


未來的路:走向光明

未來的路如何走?光明村如何持續發展?

核桃產業是光明村發展的基礎產業,目前村民人均可以達到100棵核桃古樹,村里還與漾濞縣林業局聯營成立了國社林場,創辦了582畝的核桃試驗林場和100畝的示范樣板基地。村民借助旅游發展延伸核桃產業鏈,與相關企業、廠商對接合作,把核桃原果加工成為游客樂于帶走的美味,和核桃根藝、核桃殼工藝品等旅游商品。

未來,光明村將繼續推動核桃產業發展,擴大核桃種植與加強技術研發,使得核桃生產成為當地可持續發展的特色產業,繼續探索“旅游入村、土地入股、核桃入社、產品入網、院子入景”的“五入”模式,由鄉村生態旅游延伸到有機農業、休閑農業、青少年研學等產業化新模式。

這幾天,村兩委班子正忙碌著跟村民協調土地,用來修建石門關景區到光明村的休閑步道。休閑步道是漾濞縣優化光明村云上村莊鄉村旅游路線的一個舉措,可以真正地把石門關景區觀光旅游到光明村生態鄉村旅游貫通起來,形成閉環,吸引“流量”,延伸光明村產業鏈,真正實現“一二三產業有機融合”。這項規劃得到了村民的全力支持,在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里,所有涉及步道的村民都簽了字。

核桃樹也能入股、分紅、養老,您聽過嗎?

這幾天,村里“百姓議事堂”正在醞釀光明村的養老模式-----用上萬棵古核桃樹作為資本入股旅游公司,增加村集體的收入和村民年底分紅,目的是為了徹底解決村里老人的贍養之憂。

相關專家將其命名為“核桃養老”。

專家指出:每個村莊都有自己的稟賦,光明村先前以地入股,分享生態旅游、加工流通帶來的收益?,F在又以村莊獨特資源---古核桃樹入股,村民攜股參與一二三產業項目開發,用村集體的收入分紅解決村里贍養老人問題,是一個養老模式的創新,值得全國推廣。

我們看到:從“賣核桃”到“賣風景”,從農業村到生態村,交通閉塞的光明村,終于蹚出了一條“光明路”!

我們相信:在“光明模式”的示范下,在全國鄉村振興的號角下,漾濞的白羊村、河西村、脈地村、安南村、平坡村諸多高原古村,將次第走向光明之路!

(作者:邢小俊,當代著名青年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中國旅游網版權聲明】原創內容版權歸本站所有,如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旅游網"或"www.ivermectinstromectoliq.com"并附文章鏈接,需確保文章的完整性,不得更改曲解原意;摘錄和轉載的第三方內容,本站無法保證其真實性,亦不代表本站觀點和立場,版權歸屬原媒體及作者,如有版權異議請聯系我們予以刪除。

相關推薦
文物主題游徑是以不可移動文物為主干,以特定主題為主線,有機關聯、串珠成鏈,集中展示專題歷史文化的文化遺產旅游線路。為更好保護利用文物,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更好活起來,讓文物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增益旅游歷史文化底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5月4日,國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通知,就開展中國文物主題游徑建設工作進行部署,明確“十四五”時...
5月6日,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中,多家酒店集團旗下酒店、民宿等均取得不俗的成績。數據飆升讓整個行業為之振奮,多名分析人士表示,“五一”假期出游人次、旅游收入等指標的超預期復蘇堅定了業界對于行業全面振興的信心。多地酒店平均預訂率超90%酒店方面,澎湃新聞從華住集團獲悉,“五一”期間華住集團在全國的酒店平均預訂率達90%,其中城際酒店Intercity Hotel、桔子水晶、漫心的平均預訂率...
今年以來,中國消費者的出行需求空前高漲,推動了包括酒店業在內的中國旅游市場持續回暖。據攜程旅行數據,“五一”小長假的第一天,全國整體旅游訂單量就創下今年以來新高,多個省市總訂單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超100%,首日酒店訂單量同比增長超20倍,景區門票同比增長超30倍。另據同程旅行數據,在4月29日當天,平臺景區門票訂單量較2019年同期超過了500%,酒店、大交通的預訂量也超過了2019年同...
五一結束了。這個小長假旅游市場有多火,已經眾所周知,但依然有人提出了質疑:5月5日,“五一人均消費遠低于4年前”的話題,突然在中文互聯網上引發關注。隨之而來的爭論是,五一假期的“人山人?!笔遣皇窃诟F游、屬于消費降級?旅游消費力現在到底有沒有恢復?可以對旅游市場的未來,持樂觀態度了嗎?五一人均消費低于4年前但旅游消費力上行趨勢不變首先回到事實本身。從數據上看,“五一人均消費遠低于4年前”是存在...
2023年,國內游在逐步放開,境外旅游目的地名單也逐步“擴容”,生活的軌跡在回正,越來越多人重啟旅行,感受生活。近日,去哪兒聯合小紅書發布《五一旅行趨勢報告》,總結了看熊貓、燒香、逛博物館等新興的特色旅游趨勢,給到大家一份出行參考答案。特色文旅產品供給增加,帶動著各地消費快速恢復?!段逡宦眯汹厔輬蟾妗房偨Y了2023年以來十大旅行趨勢,分別是上香青年、旅行特種兵、在逃“藝人”、資深躺客、臨時飼...
聚焦/熱點

聚焦/熱點

副標題

聚焦
熱點
關鍵詞
關鍵詞
紅色旅游
鄉村旅游
夜間旅游
康養旅行
戶外旅行
研學旅行
城市
酒店
航空
攻略
景區
樂園
標簽模塊(3)(1)(1)(1)(2)(1)(1)

標簽模塊(3)(1)(1)(1)(2)(1)(1)

副標題

視線
論道
視點(2)(1)(1)(1)

視點(2)(1)(1)(1)

副標題

旅行
環球
視點(2)(1)(1)

視點(2)(1)(1)

副標題

動態
動態

全國旅游投訴舉報熱線:12345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12377

京ICP備2021027040號-2    經營許可證110105017960088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5983  

China Tourism Network   Copyright ? 2010-2023 c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