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行業   地方   觀察   科技   投融   城市   專家   研報   學術   文博   文創   景區   交通   住宿   紅色   鄉村  樂園   戶外   節會   環球   攻略

數字化旅游三部曲:旅游產業元宇宙建設方案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2-10-26 10:04作者:黃銳來源:文化產業評論

旅游行業在過去所實行的“門票經濟”也在逐步地被“體驗經濟”所取代。


旅游產業元宇宙:數字化旅游


思變篇


一、引言


旅游產業,一般是指憑借旅游資源和設施,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游客、為其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等六個環節的綜合性行業。


人類何時開始的旅游活動,目前并沒有確切的定論,但真正意義上旅游產業,是19世紀中期才開始發展起來的。隨著工業革命的成功,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個人財富的增加,交通工具的改進,城市化進程的發展等一系列條件極大地推動了旅游活動的發展,終于在19世紀中期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馬斯·庫克旅行社。旅行社的出現標志著旅游產業的開始,也標志著真正意義上旅游活動的開始。


旅游產業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是以歐美為主導,到20世紀90年代,隨著亞洲經濟崛起,大面積旅游資源的開發,特別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新生經濟體的發展壯大,逐漸形成歐洲-美洲-亞洲“三足鼎立”的產業格局。


2019年世界旅游總收入歐洲、美洲、亞太占比分別30%、31%、32%,旅游總人次亞太占66%以上,歐洲和美洲基本接近15%,這說明亞太旅游的客單價和總收入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2019年全球旅游總人次為122.8億人次,較上年增長4.6%,全球旅游總收入為5.9萬億美元,相當于全球GDP的6.9%,全球旅游業進入穩步增長階段。


中國是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開始逐漸重視旅游產業的全面發展。


2009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提出:“把旅游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边@是在國務院文件中第一次將旅游業定位為“戰略性支柱產業”,此標志著我國旅游業經歷了從之前的“旅游事業”到“旅游產業”再到如今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的轉變。


而根據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測算,中國旅游業在2016年就對國民經濟綜合貢獻達11%,對社會就業綜合貢獻超過10.26%,旅游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


2016年國務院首次將《“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納入國家“十三五”重點專項規劃,旅游業成為國家建設發展重點戰略規劃之一,旅游業發展進入快車道,從旅游大國向旅游強國邁進。


根據中國文化和旅游部發布《2020年文化和旅游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納入統計范圍的全國各類文化和旅游單位共34.16萬個,其中各級文化和旅游部門所屬單位66555個,從業人員69.98萬人。中國共有A級旅游景區13332個,其中5A級旅游景區302個,4A級旅游景區4030個,3A級旅游景區6931個,中國旅游產業蓬勃發展。


但2020年突如其來的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2020年全球GDP為84.75萬億美元,受疫情影響增速為-3.2%。而就在2019年全球GDP增速為1.5%,其中美國、歐元區、日本、韓國等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都陷入停滯。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9年全年GDP為14.28萬億美元,增速為6.1%,但受2020年疫情沖擊影響GDP為14.72萬億美元,增速降為2.3%。在未來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大環境下,景區如何兼顧游覽與安全,如何化解游客需求與疫情防控的矛盾,如何通過數字化技術實現游客一站式定制化服務,如何讓現實景觀與虛擬技術融合,為游客帶來全新沉浸式旅游體驗,都是業界亟待解決的問題。


中國旅游業求生存、求創新、求發展,離不開新型數字技術的融合應用。


本文立足本需求,將用三篇文章分別探討在新冠疫情常態化管理下的旅游業困境、思變和旅游元宇宙的建設方案和優勢。


二、旅游業疫情之痛


△2011-2020年國內旅游發展情況


1.景區之痛


截至2020年底,中國共有A級旅游景區13332個,其中其中5A級旅游景區302個,4A級旅游景區4030個,3A級旅游景區6931個。而景區作為游客游覽的目的地,是整個旅游產業鏈的核心環節,也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沖擊最嚴重的產業。


2020年1月24日起,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我國90%以上旅游景區紛紛關停。要知道2019年春節期間,全國旅游接待總人次為4.15億,實現旅游收入5139億元,增長速度均超過7%。


大部分景區在春節關停期間,基本處于零收入狀態,相關餐館、酒店、線下娛樂的經營活動也基本停止。景區面臨的壓力主要表現在員工工資支付、貸款償還、維護投入、訂單退款、建設項目中斷等。


2020年4月,部分地區才開始逐漸復產復工,到2020年7月國內跨省、市地區旅游,也開始恢復團隊旅游。但隨后疫情間斷反復,防控措施仍然持續趨嚴,旅游景區斷斷續續地接待,仍然面臨收入不足、維護成本高、人員工資和社會其他支出等入不敷出的現狀。


例如:峨眉山自然景區2020年營收4.673億元,同比下降57.82%;天目湖自然景區2020年營收3.74億元,同比下降25.62%;長白山自然景區2020年營收1.48億元,同比下降68.41%。


另外,我國70%的旅游景區,尤其是中西部不發達地區的景區,主要依靠門票收入,缺少附屬產品收入和品牌增值收入等多樣化收入來源,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關停和常態化防控限制,短時間內無法解決經營收入單一,客流量不足問題。


2.從業者之殤


截至2020年底,中國各類文化和旅游單位共34.16萬個,其中各級文化和旅游部門所屬單位66555個,旅行社總數為40682家,從業人員69.98萬人。根據中國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2020年度全國旅行社統計調查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度全國旅行社營業收入2389.69億元,與2019年同比下降66.4%;營業成本2280.86億元,營業利潤-69.15億元,與2019年同比下降315%;利潤總額為-71.77億元,與2019年同比下降266%,雙雙虧損。


2020年度全國旅行社國內旅游組織5772.71萬人次,與2019年同比下降67.3%;接待7515.82萬人次,與2019年同比下降59.3%。入境旅游外聯41.31萬人次,與2019年同比下降96.6%;接待66.15萬人次,與2019年同比下降96.3%。出境旅游組織341.38萬人次,與2019年同比下降94.6%。


根據行業崗位調查數據顯示,有80%的被調查導游雖然從事著導游相關工作,但沒有業務。有15%的導游雖然從事相關工作,但還會趁有時間做些兼職,在最大程度上增加自己的收入。同時還有35%的人表示,自己停工可能會持續到2023年。從這些數據我們也能夠看出,導游行業目前存在著失業的風險,如果想要養家糊口,可能就要另尋出路。


通過以上數據不難看出,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對于旅游社、導游等旅游從業者的影響不可謂不大;景區的行業生態環境、供應鏈渠道及其服務商也嚴重受挫,線上平臺和線下旅行社,酒店、餐飲、購物、娛樂等服務企業,還在苦苦掙扎;對我國文化旅游產業結構和商業模式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疫情在2020年初暴發之時,沒人能想到直到2022年的今天旅游業的恢復依然是緩慢的,旅游業的從業人員將面臨產業格局調整和業務模式的升級。


3.游客之苦


一邊是景區、旅行社、酒店、餐飲等苦于客流量少,入不敷出;一邊又是大眾游客苦于無法隨時出行,抓住景區開放窗口,扎堆游覽。即便是在疫情陰霾和防疫政策的雙重限制之下,2020年中秋國慶的8天長假,全國游客仍然獻上國內出游6.37億人次,恢復到疫前同期的81.5%;消費4665.6億元,恢復到疫前同期的71.8%的喜人成績單。一度讓人們看到旅游業恢復的曙光。


但新冠肺炎病毒的持續變異,從貝塔、德爾塔到現在的奧密克戎,使游客的旅游需求無法全部釋放,旅游產業恢復緩慢。2021年春節七天假期國內出游2.56億人次,恢復至疫前同期的75.3%;實現旅游消費3011億元,恢復至疫前同期的58.6%。2021年國慶假期國內出游5.15億人次,恢復至疫前同期的70.1%;實現旅游消費3890.61億元,恢復至疫前同期的59.9%。


從“入境旅游限制”、“出境旅游限制”到“無必要不出省”等防疫政策要求下,游客的出行窗口在縮小,出行范圍在變窄。


2020年以來,有限的旅游出行時間,造成大量游客擁堵和滯留,游客苦不堪言。據高德地圖發布《2020國慶出行報告》顯示,2020年10月1日至7日,全國高速擁堵里程占比同比上升66%;國內主要5A/4A景區中,有近300個已恢復至去年國慶的游客量水平。


2020年9月30日,杭州市區出現的大范圍交通擁堵,是近5年來嚴重擁堵持續時間最長的一天,因為9月30日是2020年國慶、中秋雙節重疊假期的第一天。


根據中國文化和旅游部測算數據,2021年“五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2.3億人次,同比增長119.7%。實現國內旅游消費1132.3億元,同比增長138.1%。


“五一”期間,全國共約1.2萬家A級旅游景區正常開放,約占全國A級旅游景區總數的90%,全國5A級旅游景區接待游客約4800萬人次。游客需求的集中釋放,在讓人們看到產業希望地同時,又嚴重的影響了游客的游覽體驗。


景區里人山人海,高速路上大排長龍,類似“八達嶺長城景區發布游客流量預警”,“杭州西湖斷橋變人橋”,“西安兵馬俑只見人頭不見俑”等負面新聞不斷。游客旺盛的需求與旅游窗口的不確定性和間斷性使游客叫苦連天。


三、后疫情時代的數字化旅游思變


2022年2月,迪士尼公司CEO Bob Chapek表示,元宇宙是迪士尼首要考慮的戰略之一。未來,迪士尼既要在主題公園中創造出真實的世界,同時也要利用媒體、數字和虛擬元素,以流媒體平臺為契機,將兩者進一步結合。


2021年11月18日,張家界元宇宙中心在武陵源區大數據中心正式掛牌,張家界成為全國首個設立元宇宙研究中心的景區,揭開元宇宙與旅游融合發展的大幕。


國內首家元宇宙主題樂園深圳冒險小王子元宇宙主題樂園將落地深圳光明小鎮,總投資75億人民幣,計劃2022年底對外開放。


2021年11月海昌海洋公園攜手Soul App打造的“海底奇幻萬圣季——打開年輕社交元宇宙”主題活動圓滿落幕,活動通過分享萬圣社恐星球測試贏取公園門票、使用AR貼紙合影搞怪獲取“萬圣靈魂派對”入園資格、樂園盲盒纜車驚喜互動等線上線下聯動的創意玩法,為年輕一代帶來了沉浸式、場景化的社交新體驗,活動上線后48小時就有超14萬年輕用戶積極參與互動。


北京的環球度假區、張家灣、大運河景區等都將引入元宇宙應用場景,希望借助全球最大環球影城產業資源,聯合周邊文旅地產,共同打造體驗式、沉浸式商業,形成頂級商圈。


另外,還有上海奉賢區新城元宇宙城市會客廳;全球首個唐朝歷史文化背景的元宇宙項目“大唐·開元”;奧雅綻放數字藝術中心元宇宙體驗空間等多個元宇宙文旅項目啟動,一時間元宇宙成為旅游業追捧的明星。


盡管很多項目還只是利用VR、AR等3D渲染設備實現景區項目的宣傳和推廣,還處在元宇宙的早期階段,但我們有必要去展望和分析旅游業與元宇宙將擦出什么樣的火花?


旅游從本質來講,既要體現“旅”的外出含義,即為了實現某一目的而在空間上從甲地到乙地的行進過程;又要實現“游”的游覽、觀光、娛樂含義。人們對旅游的需求,實質上也是希望看到、觸到、感受到與自己生活空間完全不一樣的異域體驗。


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和持續,使人們便捷體驗異域風情變得非常困難,而在后疫情時代中國旅游業將何去何從顯得撲朔迷離。


不過有一點是得到政府、企業以及游客廣泛的認同,那就是旅游模式將逐步向全域旅游、智慧旅游模式轉變。


利用新型技術實現的非接觸旅游將與其他相關產業不斷融合發展,衍生出新產品、新業態和新供給?!霸钪?旅游”就是通過三維建模、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技術實現非接觸旅游的一種技術路徑。


它不僅改變了人們對旅行的全新認識,而且更好地滿足了用戶的消費需求。


以新冠肺炎為代表的呼吸道傳染病,主要依靠人與人、人與物的近距離接觸傳播,這與旅游的核心理念產生很大沖突。旅游的體驗過程不可避免會出現人與人的接觸,人與景觀、物品的接觸,這似乎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部分景區也意識到這點,及時推出“云旅游”、“云演出”等利用App、公眾號、小程序等工具,實現遠程的非接觸式旅游服務提供。但旅游的核心理念是地理空間的轉移和沉浸式游覽、娛樂感受,僅利用互聯網Web、App等數字技術和手機、電腦、電視等數字設備是無法達到人們旅游的真正目的與感受。



非接觸旅游,不僅要體現無接觸或保持物理上的安全距離,還必須保障旅游的核心理念,否則非接觸旅游就只是景點的廣告和宣傳。非接觸旅游必須要具有:實時性、空間感、沉浸感、定制化、3D渲染、動態交互等特性,否則無法滿足旅游的基本要求。


1.實時性


不同于景區預先錄制的景點宣傳視頻和特效CG,非接觸旅游更關注的是所見一切是否是剛剛真實發生的,是否與游客處在一個時間維度上。一聲鳥叫、一片落葉、一絲霞光都被游客實時觀察和感受。實時性代表每位游客看到的、感受的、體驗的都是獨一無二的風景和人文,每位游客在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不同角度都有自己的不同旅游體驗。


非接觸旅游實時性的數字化實現并不容易,這要依賴遍布景區360度的圖像采集、天氣感知、聲音采集等海量傳感器才能實現,并且還要處理海量數據的傳遞、存儲和加工,需要將5G、云計算、物聯網、AI等技術綜合利用。


2.空間感


旅游的基本需求之一就是擺脫地域空間的束縛,希望去不同的地方體驗異域風情。如果只是讓游客在家看電視、看手機欣賞旅游風光,是達不到非接觸旅游的核心功能。人類的空間感知能力是通過各種官能(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等)來感覺周圍的空間變化。其中,因為進入人類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纖維有2/3來自眼睛,所以空間感知覺大部分又是由視覺來支配。


非接觸旅游需要通過數字化孿生模型,模擬各種景點和不同場景下的真實空間感受,并通過在客戶端的游客多維感官設備將景點的視覺、聲音、天氣等空間感受,身臨其境地傳遞到游客的大腦,讓游客有身處異地的錯覺。


目前,5D影院已經可以利用座椅特效和環境特效,模擬了電閃雷鳴、風霜雨雪、爆炸沖擊等多種特技效果,將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動感完美地融為一體。但在非接觸旅游的應用中,還需要解決高昂的成本和設備小型化的問題。


3.沉浸感


目前,旅游行業過去所實行的“門票經濟”也在逐步地被“體驗經濟”所取代,傳統走馬觀花的旅游消費方式已經難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出現了以80后、90后、00后為主的新興文化消費群體和依托互聯網技術實現文化旅游的沉浸式的體驗消費方式。


沉浸式的體驗旅游消費出現并逐漸成為主流,人們不再局限于純自然景觀的消費,相反更加渴望具有充分融入當地人文的體驗性、娛樂性和知識性的多層次旅游體驗。


另外,沉浸式的體驗旅游自身所具有的高度模擬性、個性化、參與性等特點為游客帶來不一樣的旅游感受,同時也為消費者提供了身臨其境的體驗。


沉浸感除了來自空間感以外,還需要與當地景點人文活動建立互動,通過現代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可實現對異地風土人情的沉浸體驗。


4.定制化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旅游品質要求的提升,個性化、高品質服務的定制旅游已經成為旅游發展的新趨勢。


市場也正在從“生產者導向的推式傳統旅游供應鏈”向“消費者導向的拉式供應鏈”轉變。定制化旅游消費是通過尋找旅游達人、旅游博主來制定專屬旅行計劃的消費方式,這樣既解決了“跟團游”的束縛,又能夠解決自由行中旅游線路設計專業性差和參與性低的問題。


近幾年來,線上線下旅游平臺為了滿足人們的個性化消費需求,紛紛推出了私人定制旅游業務。隨著人們對高品質旅游消費需求的擴大,定制化旅游消費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逐漸變成大眾旅游消費。


5.3D渲染


人類的視覺神經擁有240萬根神經纖維,占到中樞神經纖維的2/3,能感受80%的外部信息。達特茅斯學院神經學家帕特里克·卡瓦納(Patrick Cavanagh)說過一句著名的話:“我們看到的并不是現實,我們看到的,只是大腦為我們編造的故事”。人類產生的視覺錯覺是大腦有意識地自我認為。


以目前人類所掌握的技術,還無法完全1:1復制一座山、一座城市,但人類可以通過視覺錯覺現象構建一個看上去真實的環境體驗。3D渲染則利用這一特性,通過對多層圖像控制與加工讓人們誤以為自己看到的是真實的視覺畫面。


制作一部3D電影,每一幀需要花費20-30分鐘的時間,一個動作大概需要90幀,一部電影至少需要半年的時間。但目前在非接觸旅游的動態、實時3D視覺系統中采用傳統3D渲染還有很大難度,還需要更自動化的渲染引擎和海量的算力。


6.動態交互


觀看景區宣傳片、視頻、照片等單向的游覽方式并不是旅游的真實目的,這也是眾多“云游”、“云演出”App得不到游客認可的原因。


非接觸旅游除了要解決前面所講的實時性、空間感、沉浸感、定制化、3D渲染等問題,還需要解決動態交互問題。


動態交互對于接觸式旅游是一件非常自然、隨意和沒有難度的事情,旅游過程中與周邊陌生人員的一次握手、一個眼神、一次對話都會讓現場的氣氛和體驗狀態發生變化,而體驗的狀態變化則是旅游的樂趣之一,沒有狀態變化的旅游體驗就如一張白紙般的淺嘗輒止。


而對于數字化環境下的非接觸旅游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光需要更加敏感、便捷的游客動作捕捉技術,還需要在與其交互的游客那里產生動作反饋。目前要實現該技術并非不可能,但造價高昂、設備巨大,未來只有徹底解決游客間、游客與當地人之間的動態交互問題,非接觸旅游才能真正體現旅游的核心理念。


四、小結


本篇章主要介紹了中國旅游業在受到新冠疫情的沖擊和影響后,無論景區、從業者還是游客都陷入長期的發展困境,而數字化的非接觸旅游則是一種后疫情時代下的發展思變。


數字化非接觸旅游需要建立實時性、空間感、沉浸感、定制化、3D渲染和動態交互等環境,而元宇宙則是其最佳技術路徑。


旅游產業元宇宙:數字化旅游


路徑篇


一、引言


根據中國國務院于2021年12月22日發布的《“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顯示,未來中國旅游產業將繼續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將“強化自主創新,集合優勢資源,結合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加快推進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智慧旅游,深化“互聯網+旅游”,擴大新技術場景應用。


特別是在新技術應用與創新發展方面,加快推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及5G、北斗系統、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新技術在旅游領域的應用普及,以科技創新提升旅游業發展水平。大力提升旅游服務相關技術,增強旅游產品的體驗性和互動性,提高旅游服務的便利度和安全性。


鼓勵開發面向游客的具備智能推薦、智能決策、智能支付等綜合功能的旅游平臺和系統工具。推進全息展示、可穿戴設備、服務機器人、智能終端、無人機等技術的綜合集成應用。推動智能旅游公共服務、旅游市場治理、“智慧大腦”、交互式沉浸式旅游演藝等技術研發與應用示范?!?。


2021年是元宇宙的元年,元宇宙的3D沉浸式體驗、全數字化多維虛擬空間、虛實共生的數字生態等特點,與旅游業的現狀形成融合的互補效應,因此一經問世,就受到國內外旅游業的關注與追捧。


1.2022年2月,迪士尼公司CEO Bob Chapek表示,元宇宙是迪士尼首要考慮的戰略之一;


2.2021年11月18日,張家界元宇宙中心在武陵源區大數據中心正式掛牌,張家界成為全國首個設立元宇宙研究中心的景區,揭開元宇宙與旅游融合發展的大幕;國內首家元宇宙主題樂園深圳冒險小王子元宇宙主題樂園將落地深圳光明小鎮;


3.2021年11月海昌海洋公園攜手Soul App打造的“海底奇幻萬圣季——打開年輕社交元宇宙”主題活動圓滿落幕;北京的環球度假區、張家灣、大運河景區等都將引入元宇宙應用場景,希望借助全球最大環球影城產業資源,聯合周邊文旅地產,共同打造體驗式、沉浸式商業,形成頂級商圈。


但元宇宙與旅游業的結合,絕不僅限于利用VR、AR等3D渲染設備實現景區項目的宣傳和推廣,而是需要利用元宇宙多維的數字虛擬環境、開放式的文創生態、獨一無二的數字資源,構建一個可廣泛存在,并自由發展的旅游虛擬世界。


結合在上文《思變篇》中提到非接觸旅游典型特征,即:實時性、空間感、沉浸感、定制化、3D渲染、動態交互等,實現在景區、紀念品、虛擬人物、游戲空間等全方位的產業創新。


二、造景區沉浸式數字虛擬旅游空間


1.打造元宇宙數字化自然生態空間


近年來,中國生態旅游持續升溫,是以森林、草地、濕地、海洋等資源優勢為依托的休閑旅游方式,是旅游發展的新潮流。生態旅游主要依托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濕地公園等自然生態景區,開展觀鳥、徒步、自行車、自駕、野生動物等全域大面積的旅游活動。


進入21世紀后,科技與生態旅游不斷融合使旅游更加趨向智能化和智慧化。生態旅游景區可利用數字技術準確統計和預估旅游人數,實時掌握客流、路況等動態,提高生態旅游景區的管理能力以及游客的滿意度;數字技術也可用于旅游過程的無縫連接,為游客的出行提供了方便,為游客提供個性化和深度體驗服務。


中國首個未來景區樣板的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把“科技+生態旅游”作為未來景區建設規劃戰略,其中智慧票務、智慧導覽、智慧景區大腦都率先在此落地。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希望能夠通過人工智能實現景區智能管理和數字化經營,通過實時監控等手段對數據進行分析,包括客源地分析、客流監控、實時路況等,游客則可通過掃碼購票后刷臉入園,并能通過官方App預訂酒店、購買美食、查看電子地圖和旅游攻略,從而實現個性化行程定制。


但以西溪濕地為代表的景區數字化和智慧化優化,仍然是以接觸式旅游為景區運營根本。而新冠肺炎疫情從暴發到現在也有2年多的時間了,目前還未有絲毫消失的跡象,常態化防疫的現實,逼迫景區需要開展更加深入的非接觸旅游的數字技術探索。


在后疫情時代,尋求旅游新經濟模式,非接觸旅游將是接觸式旅游的一種有效補充,游客可先通過非接觸旅游對旅游活動預熱,游客在家即可首先感受身臨其境、沉浸式的旅游體驗,可以低成本、安全和快速地感受景區知名景點帶來的震撼享受。


元宇宙為非接觸旅游提供了景區數字孿生建模、3D渲染、全息成像等多種技術手段和“隨叫隨到”、沉浸式的旅游服務體驗。


景區自然生態景觀可利用衛星遙感、衛星成像、地圖、現場測繪和GIS等技術采集和生成基礎景區地理3D信息模型,對于樹木、草坪、水體等大量由相似自然物體組成的大面積自然景觀,可對單一自然物體詳細建模,再用AI技術自動補充剩余物體對象。


之后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在元宇宙景區節點中生成生態景區數字孿生體,景區數字孿生體是由多個景點數字孿生空間構成,自然生態數字空間可采用從點到線,到面,再到立體空間的構建順序,逐漸完善景區數字空間的模型。構建后的數字孿生空間通過元宇宙景區節點延伸到其他景區空間,最終形成景區相互連接的3D數字空間網絡。


景區3D數字空間的建成可作為接觸式旅游的補充,為游客提供低成本、便捷、身臨其境、沉浸式的非接觸旅游體驗,游客可通過家庭頭戴顯示設備或全息影像投影實現景區全方位360度的參觀游覽。


2.打造元宇宙數字化博物館


博物館是保存人類文明歷史發展進程的殿堂,是人類璀璨文明的見證。近年來,隨著“文化熱”的興起,博物館旅游已成為文化旅游的新熱點。為更好地服務游客,博物館也嘗試采用互聯網技術開展博物館新媒體文化宣傳和門票預約活動,推出了博物館官網、微信、微博、短視頻、App等眾多互聯網交互媒體平臺。以上海市為例,140家博物館中,有71家博物館開設網站,132家博物館開設微博、微信公眾號,20家推出數字全景展廳。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9-2019年我國博物館的參觀人數從32715.6萬人次增加到114669萬人次。2018年中國國家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山西博物院以及廣東省博物館就集體入駐抖音,并且合作推出“博物館抖音創意視頻大賽”,通過一系列新媒體技術,將當下最受歡迎的流行元素與國寶進行有機地融合,讓博物館文化走進年輕受眾。


受到疫情影響,旅游產業受到沉重打擊,博物館也不例外。目前已有多家博物館推出線上VR展廳、“博物館云春游”和“在家云游博物館”活動,模擬實景參觀,讓游客足不出戶就可以在線游覽。


同時,有的博物館通過數字圖像采集、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進行博物館文物數字化掃描、歸檔和云端永久保存。2019年故宮博物院和騰訊簽署合作協議,通過利用“數字化+云化+AI化”完成文物的采集、存儲、展示等活動,助力建設“數字故宮”。


利用新型數字技術挖掘博物館海量文物資源的數字價值,開發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文化創意產品,目前已得到業界廣泛認可。但在具體數字化路徑方面由于受限于技術條件,往往只重視利用互聯網平臺,拓展文創產品銷售渠道,擴大自身影響力,而忽視博物館的數字化和文物的數字化本身已經形成全新的旅游數字經濟。


文化與科技的融合,對于博物館而言是一次重大的突破,科技不僅改變了博物館藏品的展陳方式、消費者的體驗方式,而且讓博物館成為數字藏品的版權所有者,可以促進數字藏品的交易與民間收藏。


元宇宙為博物館提供了數字孿生空間構建和數字藏品發行的技術和網絡基礎。通過3D激光掃描和視頻動態成像技術可構建博物館室內的動態數字孿生。不同于目前常用的靜態室內空間建??吹降撵o態圖片,動態數字孿生可為游客呈現7*24小時實時在線的真實動態3D圖像,游客可利用3D眼鏡、頭戴顯示設備、全息投影設備等,以第一人稱視角參觀動態的博物館展品。


同時,針對博物館收藏品可構建1:1數字孿生文物,即:數字藏品。文物是人類歷史文明遺留的瑰寶,禁止交易,但其數字復制品則屬于文化創意產品,通過交易不僅可活躍文創產品市場,還可讓人們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物背后的歷史文化意義,提高全人類對自身文明的認知。


不同于直接對文物拍照、繪畫或1:1的物理復制,元宇宙下的數字孿生文物通過區塊鏈NFT技術(非同質化代幣),根據文物歷史文化標記、物理屬性和外觀特點的數據,構建具備文物唯一屬性的數字藏品,實現數字版權和所有權的分離,數字版權將與文物實品實現1:1的錨定,所有權則可根據市場需求進行拍賣和交易。數字藏品作為全新文創產品,可在元宇宙網絡內實現其價值轉移和升值,博物館作為元宇宙的一個節點將為數字藏品提供真實性驗證和價值評估服務。


3.打造元宇宙數字化文化演藝空間


根據《2019年演出行業洞察報告》,2019年我國演出票房突破200億,同比增長7.29%,其中旅游演出票房增速最快,同比上升9.58%,票房收入達到73.79億元。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新型聲、光、霧、電等新型特效技術的應用,旅游演藝也由舊有的鏡框式舞臺表演、實景演出,發展到現在的沉浸式演藝模式。新技術改變了以設備和宏大場面為核心的傳統文化演藝,形成了以內容創新、創意以及新技術為核心的文化演藝,例如:“印象”系列、“山水盛典”系列、“又見”系列、“千古情”系列等情景體驗劇。


作為2018《魅力中國城》年度魅力旅游演藝項目的《又見敦煌》,它就采用“走入式”情境劇場演出技術,通過劇場的舞美設計、技術操控和多維空間的立體表演,敘述敦煌千年的歷史,將觀眾一下子帶入敦煌的千年歷史輪回中。另外,杭州宋城景區打造的大型高科技時空秀《古樹魅影》通過采用先進的聲、光、霧、電等科技手段營造出360度全景劇場,為觀眾帶來震撼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沖擊力,增強了現場的體驗感。


受2020年疫情的影響,中國演出行業遭受巨大的打擊。但同時也在倒逼旅游文化演藝行業加快新技術、新創意和新模式的應用,例如:利用互聯網平臺開展“云演藝”“微演藝”等方式。但顯然只是改進表演觀看的渠道,而不優化觀眾的體驗,是達不到沉浸式演藝模式的要求。


元宇宙與文化演藝的融合,主要表現在利用元宇宙多維數字空間的延伸性,身臨其境的內容呈現方式、角色互換的觀看體驗上。多維數字空間的延伸性是指現實向虛擬空間的延伸,當前向歷史和未來空間的延伸,天地之間的空間延伸等,演出可跨越了舞臺束縛,在元宇宙的虛擬空間內營造更加真實的演出環境。


身臨其境的內容呈現方式是利用元宇宙3D渲染技術和VR、全息投影等技術,將表演的聲音、景色、3D畫面投放到觀眾跟前,利用情境、氣氛、沉浸的體驗讓觀眾身臨其境地融入故事中。角色互換是在演出表演中,觀眾可以數字虛擬人物參加到表演當中,觀眾可以作為演員不只是觀賞者,真正讓觀眾實現角色互換。


元宇宙與文化演藝旅游深度融合將形成全方位、多立體、互動沉浸式體驗旅游演出,將極大地刺激了觀眾的感官,成為文化演藝旅游的主要發展趨勢


三、打造景區數字紀念品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中國國內的景區出口也被設計為必須從景區紀念品中間穿越而過,且無論自然景觀、非物質文化還是博物館等都先后效仿。景區紀念品作為景區旅游產品的附屬產品,是具有一定景區本地特色和紀念意義的商品,也稱為景區商品。


但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和電商的普及,景區紀念品無論從設計、質量還是價格都毫無優勢,游客對景區紀念品商店也望而生畏。


1.傳統景區紀念品市場現存問題


(1)紀念品普遍雷同,缺少景區獨特性


由于缺乏紀念品定制化設計、生產機制,也缺少基于紀念品的經濟模型研究。目前中國景區紀念品市場的產品設計普遍雷同,缺少景區特有的生態、文化屬性。例如:在四川峨眉山景區買到的手串、佛珠、木梳等紀念品,在山西平遙古城也能買到。


紀念品市場采用規?;图s化設計和生產模式,大部分生產地都集中在江浙一帶,而批發市場主要來自義烏,景區只是簡單地采購、貼牌和銷售,缺少對景區獨特性的價值經營。


(2)價格混亂,普遍價格偏高


即便景區將紀念品店設在游客休息點、出口等必經之地,大部分人也只是看得多買的少、匆匆而過、避之不及。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和電商經濟發達的今天,一個紀念品的價值幾何,通過手指輕輕觸動就能獲取。而景區內的紀念品一般比電商貴1.5倍-2倍以上,且定價規則不透明,比較隨意。


歸其原因,核心是除去紀念品采購成本、店鋪租金、人工成本后,銷售價格與電商相比并無優勢。


(3)普遍粗制濫造,質量堪憂


目前景區的運營模式本質上主要還是資源利用型產業,而不是產品創新型產業。紀念品作為景區旅游產品的附屬產品,更多的是直接采購、貼牌和銷售,而且中國大多數觀光型旅游景區,屬于“一次性”游覽,重游率低于10%,游客去了一次以后幾乎不會再去第二次,為此紀念品的質量也就不是景區運營者關注的核心問題。


2.利用元宇宙建立社會化紀念品設計制作網絡


元宇宙作為一種數字平行世界,可通過價值互聯網將社會參與者組織在一個高可信、價值對等互換、去中心化的交易網絡中。景區運營者可加入元宇宙并利用網絡的開放性將景區特色生態農戶、旅游博主、獨立設計師、小商品制作廠共同組織在元宇宙網絡中。


景區運營者提出特色紀念品設計、生產、采購需求,獨立設計師根據景區本地特色材料、景物等開展設計,版權歸設計師所有,所有權歸景區運營者;小商品制作廠商可根據設計圖紙開展生產加工,加工材料可由景區特色生態農戶提供;生產好的紀念品可由旅游博主開展數字化營銷。整個過程多方參與者可通過區塊鏈的分布式記賬手段,將投入與應得收益寫入賬本中,景區或旅游博主每銷售一件紀念品,所得收益將按照多方參與者預定比例依照智能合約進行實時分配。


在元宇宙中,各方付出與回報更透明,更具備合作意愿,“共建共營”的紀念品設計、制造、發行流程,為每位旅客提供獨一無二的商品,通過集眾人之力解決景區紀念品在獨特性、價格和質量方面的困擾。


3.打造基于NFT的數字紀念品


2008年區塊鏈技術的誕生,為數字藝術品提供了發展條件。區塊鏈在分布式網絡中利用密碼學、賬務、交易模型的綜合應用實現了一種低成本、開放的交易真實性驗證機制,例如:比特幣的UTXO模型,每一單位的UTXO都能追溯其真實來源、持有和交易歷程,這種特性使去中心化的資產驗證成為可能。早期的區塊鏈技術主要服務于貨幣和金融領域,近年來開始向藝術品、供應鏈、公共服務等領域擴展。


2021年3月,佳士得拍賣行6900萬美元成功拍賣了數字藝術家Beeple的一幅NFT作品《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震驚全世界。NFT全稱為Non-Fungible Token,指非同質化代幣,是用于表示數字資產的唯一加密貨幣令牌,可以買賣。


世界上第一個NFT項目是2017年6月23日推出了CryptoPunks項目,CryptoPunk是由24×24像素、8個比特組成的不規則數字藝術圖像集合。大約有10,000個,每個都有自己隨機生成的獨特外觀和特征。Dapper Labs團隊受到CryptoPunks的啟發,在以太坊發布了專門面向構建非同質化通證的ERC721通證標準,并在2017年10月推出了一款叫做CryptoKitties的加密貓游戲,頓時火爆數字貨幣圈,一度拖垮以太坊網絡。NFT的價值在于其獨特性、唯一性和低成本的可識別性。


景區的紀念品產業可以利用NFT技術,發布基于景區獨有資源與旅客購買紀念品那一刻的時空屬性和游伴數字身份等屬性的混合數字紀念品。數字紀念品可以發布到元宇宙數字化藝術品網絡中,景區擁有數字紀念品的版權,而游客通過購買獲得其所有權。


由于景區數字紀念品通過NFT擁有獨一無二的屬性,加之擁有景區獨有資源的稀缺性和游客參與體驗的獨特藝術效果,使景區數字紀念品擁有藝術增值空間和投資作用。游客可通過二級市場拍賣或者交易自己的數字紀念品,從而使景區紀念品可以自由交易和收藏,景區利用密碼技術,負責驗證每個發行紀念品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紀念品的NFT數字化,使景區在元宇宙數字空間內擁有發行和銷售數字化紀念品的技術基礎,從而擴大紀念品市場的規模和活躍度,NFT發行的低成本和真實可靠保障,使景區將更多的精力用于旅游主產品的提供和保障上,而NFT的收益即便是在類似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也可以更持續更穩定。


四、打造數字化景區虛擬人物


2016年11月29日,第一個知名虛擬人物“絆愛(Kizuna AI)”在YouTube上出道,并開創了虛擬YouTuber人物先河?!敖O愛”是通過動畫技術構建的一個動漫人物,憑借其二次元呆萌的人設,一度火爆全網,出道一年YouTube訂閱數就突破100萬。


但在其是否真實使用AI技術方面一直被詬病,更由于“絆愛”只是一個虛擬形象,其活動仍然受大量“中之人”、運營團隊等真人控制,同粉絲的互動沒有自主響應,缺少反映其人設的真實靈魂,隨著時間的推移粉絲新鮮感褪去,其影響力就大打折扣。


2021年12月“絆愛”在出道5年后,最終還是以退場收尾,在“絆愛”出道之后涌現大量類似的虛擬YouTuber、虛擬UP主,但也無法解決“絆愛”留下的問題?!敖O愛”給我們的啟示是虛擬人物不能一直停留在虛擬形象打造上,如何建立虛擬人物獨特的思想和自主行為,才是其長久生命力的保障。雖然“絆愛”最終以“停更”告終,但在YouTube、B站等視頻網站上,有更多的虛擬人物不斷涌現。受到她們的啟發,其他產業開始關注、重視虛擬人物的IP形象應用。


目前越來越多的旅游景區看到虛擬人物在景點IP營銷上的趣味性、新鮮感、粉絲經濟和視頻流量等方面的優勢,分別開始打造屬于自己的虛擬人物。


2020年07月13日,“城市數字IP形象直播展示暨城市虛擬直播間項目”在浙江杭州啟動。啟動儀式中推出了虛擬IP形象:“白素素”,這一形象以古代傳說人物白素貞為原型,結合城市地方特色,并賦予其新時代下新的人物定義,欲將其打造成為城市旅游代言人。


2021年10月2日,在青島會展中心舉行的青島動漫節·DC26幻夢動漫游戲嘉年華現場,作為青島動漫節的形象代言人,虛擬偶像“海萌姬”,與“動漫島”簽署合作協議,正式進駐“動漫島”平臺,島城動漫產業領域兩大IP聯手,將合作開拓文旅市場。


2022年1月31日,山西省晉城市國家5A景區皇城相府生態文化旅游區的虛擬數字人物,以線上拜年的方式與大眾見面,視頻中虛擬數字人在皇城相府生態文化旅游區景區前,靈動起舞、動作優美,最后通過拜年的方式和大家打招呼。


景區旅游虛擬人物一般根據景區人文、歷史、地域等特點,通過動畫設計出虛擬2D或3D的人物形象,并采用視頻特效制作和剪輯技術,實現虛擬人物在景區真實場景下的動態表演。


由于目前常見的景區虛擬人物還只是一個類似“絆愛”的虛擬形象,一般只能配合景區運營活動,以動畫、視頻等方式向游客介紹景區景點和相關歷史文化背景,實際產生效果有限。


元宇宙網絡的興起,為將旅游虛擬人物從一個IP形象升華到有靈魂、性格飽滿、有自主意識的虛擬人提供了技術基礎。元宇宙下的虛擬人物,不再僅是景區的營銷工具,她具備更廣闊的生存空間,人們可在元宇宙城市、交通、生活等多維數字空間發現她的生存軌跡,虛擬人物的設定將更飽滿,更真實;元宇宙下的虛擬人物將采用全新的3D渲染技術,人們與她的互動可在真實環境下,而非僅限于視頻或電視;元宇宙下的虛擬人物利用網絡內海量的人格脫敏數據和AI算力,可實現更貼近人性的人物性格塑造,可與人們開展親切自然的對話和行為反饋。


元宇宙為旅游虛擬人物提供了一片廣闊的性格塑造沃土,使人物真實和自然,更貼近生活,基于元宇宙的虛擬人物價值將超越景區本身,可在其他領域擴展其應用場景。景區提供人文、歷史和地域屬性,使人物背景更豐滿,而其應用則可在元宇宙廣泛的數字空間內按需流動。


五、打造景區虛擬游戲空間


游戲與旅游本是互不相關的話題,但隨著游戲3D渲染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游戲地圖和環境追求極度地逼真。以微軟模擬飛行2020游戲為例,其本體地圖數據有2PB大小。


據不完全統計,地圖囊括了200萬個城市、4萬8千個機場、15億棟建筑物、1兆5000億棵樹木,以及最高至海拔6萬5000英尺的氣象信息。


大量冒險類、模擬類、射擊類等游戲,普遍依賴更加真實的地理環境,對真實環境的掃描、建模已經是游戲地圖和環境設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吨腑h王》系列電影帶火了其取景地新西蘭的旅游;一部《阿凡達》則帶火了湖南張家界旅游。電影作為一種藝術活動與旅游景點有天然的契合點,很多電影與景點都共同打造IP。目前,游戲也已從過去以生涯系統為核心的升級活動進化為以沉浸式體驗為主的藝術活動,游戲越來越需要體現真實、人文、歷史和地域的環境體系,而旅游景點則具備這樣豐富的IP資源。


旅游景點在元宇宙中可以成為一個數字化孿生節點,通過一次性數字化建模,可多次向游戲服務商提供數字地圖和真實環境渲染服務,景區可將景點的歷史、人文、地域與物理空間結合打造數字化IP,向游戲服務提供構件化、按需組裝的游戲背景服務。


在具體實現上,對于自然生態景觀景點可先使用衛星遙感、衛星成像技術構建數字化景區地理全貌框架,對景區內的個別樹木、小溪、道路做抽樣的3D激光、視覺掃描,再用AI圖像填充其余部分;對于建筑物、成名景點進行逐個實例化3D建模,構建室內數字化空間和物品模型。對于人文景觀,可利用元宇宙龐大的時空模型,反向模擬和推演人文景觀過去的歷史演變軌跡,配合歷史虛擬人物的塑造一個更加豐富飽滿的人文數字景觀環境。


由于前期數字空間建模需要花費大量成本和技術積累,景區可與游戲公司合作共同開發游戲空間IP,數字化游戲空間可作為通用游戲背景資源,有償提供給其他游戲使用,游戲空間IP可在多個游戲間實現情節銜接,從而從游戲人文、歷史、地域等故事背景上擴展元宇宙游戲的耐玩性、趣味性和邏輯嚴謹性。就像“漫威宇宙”中邏輯自恰的背景情節設置一樣,在有限的景點資源之間建立跨區域的游戲元宇宙,將使更多的游戲情節設計實現邏輯自恰。


六、小結


旅游從本質來講,既要體現“旅”的外出含義,即為了實現某一目的而在空間上從甲地到乙地的行進過程;又要實現“游”的游覽、觀光、娛樂含義。人們對旅游的需求,實質上也是希望看到、觸到、感受到與自己生活空間完全不一樣的異域體驗。而“元宇宙+旅游”就是通過三維建模、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技術實現非接觸旅游的一種技術路徑。它不僅改變了人們對旅行的全新認識,而且更好地滿足了用戶的消費需求。


旅游產業元宇宙:數字化旅游


完結篇


一、引言


2021年,元宇宙概念橫掃全球,眾多互聯網巨頭,如:Meta(Facebook)、微軟、騰訊和百度等紛紛將元宇宙納入公司發展戰略。浪潮之下,元宇宙與各產業結合的可能性也正在社會各界中的探索。尤其是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虛擬演唱會、虛擬教育、虛擬金融、學術活動虛擬化、虛擬創作等都加快了元宇宙的發展和研究。


當元宇宙遇上百廢待興的旅游業時,是否能夠為旅游業轉型和復蘇賦能呢?通過《思變篇》《路徑篇》我們已經詳細講解了旅游元宇宙的需求與發展路徑,最后將用《完結篇》闡述元宇宙的典型概念、發展進程,并分析元宇宙的對數字化、非接觸旅游的現實意義。


二、元宇宙的概念與發展進程


1.什么是元宇宙?


元宇宙(Metaverse),從字面含義理解是指“超越宇宙”,Meta表示超越,verse代表宇宙(universe)。而從其深層含義理解,則是指平行于現實世界又獨立于現實世界的虛擬空間,本質是映射現實世界的在線虛擬世界。Roblox的CEO David Baszucki把“元宇宙”的主要特征歸結為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地、經濟系統和文明等八個方面。Beamable公司創始人Jon Radoff則從構造的角度把“元宇宙”分為體驗、發現、創作者經濟、空間計算、去中心化、人機互動、基礎設施等七個層面。


元宇宙并不是具體的某種技術、某種系統或某種技術架構,其概念目前也僅限于邏輯框架,而將元宇宙限定化、標準化還為時過早。元宇宙是人類社會全面數字化的一種發展方向或路徑,是人類社會數字化的鏡像過程;元宇宙是實現人類社會虛實共生,乃至徹底擺脫宇宙物理約束,獨立生存的一種大膽嘗試。因此一切可以實現人類社會數字化鏡像、虛實共生的技術都可納入元宇宙框架中,但這也是目前元宇宙概念備受爭議的焦點。


2.元宇宙的起源與發展進程


元宇宙的出現與游戲息息相關,既源于游戲又超越游戲。元宇宙(Metaverse)一詞起源于尼爾·斯蒂芬森發表于1992年的科幻小說《雪崩》,其描述的是脫胎于現實世界的一代互聯網人對兩個平行世界的感知和認識。


而在更早的1981年,美國數學家Vernor Vinge在《True Names》一書中創造性地構思了一個通過腦機接口進入并獲得感官體驗的虛擬世界。


1984年美國科技達人杰倫·拉尼爾(JaronLanier)最早提出目前廣為流行的“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一詞,同年他創立了第一家VR創業公司——VPL研究公司。


1996年,通過虛擬現實建模語言(VRML)構建的賽朋克風格的《Cybertown》,是“元宇宙”發展的重要里程碑,2021年,其也被翻新為模擬城市建造游戲發布。


2003年Linden Lab推出基于Open3D的游戲《第二人生》,是元宇宙發展的標志性事件,是第一個現象級的虛擬世界,被認為是元宇宙的雛形。


2006年Roblox公司發布同時兼容了虛擬世界、休閑游戲和用戶自建內容的游戲《Roblox》,該公司于2021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被譽為元宇宙第一股。


2018年上映的電影《頭號玩家》中的“綠洲”,則把元宇宙描述為與現實世界本質趨同的虛擬世界,每個人都有個人的身份、社交關系和生活場景。


2021年Matt Lieberman、Zak Penn的電影《失控玩家》,讓虛擬世界的機器人擁有自主意識,將宇宙中人機交互的展現的淋漓盡致。


近年來,Facebook、谷歌、蘋果、騰訊、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百度、網易等互聯網巨頭也紛紛布局元宇宙及其相關產業,也為元宇宙帶來了巨額資本和大規模的用戶和應用場景。


早在2014年,Facebook就以20億美元收購了虛擬現實(VR)廠商OculusVR,開始在元宇宙產業布局,此后不斷取得新突破。先后發布了:Oculus Launch Pad、Oculus Rift、Oculus Touch、Robo Recall、The Climb、Lone Echo、Echo Arana等多項VR設備與游戲。2021年10月,Facebook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于Facebook Connect開發者大會上正式宣布,公司名稱將更改為“Meta”。


騰訊早在2012年,就投資了以3D內容及AR/VR內容開發為主的公司Epic Games,Epic Games旗下的虛幻引擎被認為是構建元宇宙底層數字空間的載體。2019騰訊與元宇宙代表企業Roblox合作成立其中國公司,2021年7月,由騰訊和Roblox合作開發的3D沙盒游戲“羅布樂思”正式上線。2021年8月,騰訊正式上線國內首個NFT藝術品交易APP“幻核”發行首個NFT藝術品——許知遠擔任主持的《十三邀》的音頻黑膠。


2020年4月,字節跳動以1億元戰略投資了“中國版Roblox”——代碼乾坤。同年8月,又以90億元收購青島小鳥看看(Pico),這也標志著字節跳動正式入局VR賽道,其旗下的Pico開發者平臺主要為開發者提供國際領先的VR技術集成和支持服務。2021年6月,字節跳動旗下火山引擎就與亮亮視野共同打造了一款AR透明光波導眼鏡。


2021年11月,微軟在年度技術盛會Ignite 2021上發布了面向MR的數字化生產力平臺——Mesh for Microsoft Teams,以創建企業化元宇宙。Teams將允許用戶以3D卡通形象出現在視頻會議中,同時支持VR/AR設備,支持用戶分享Office文件和其他功能,讓用戶可沉浸式體驗虛擬工作空間。微軟將通過一系列應用融合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未來Xbox平臺也將加入其中。


2020年,英偉達Omniverse Open Beta公測版本上線,Omniverse為元宇宙的建立提供基礎的虛擬世界模擬和協作平臺,此后又發布了Omniverse Avatar和Omniverse Replicator。其中,Omniverse Avatar是一個用于生成交互式AI化身的技術平臺;Omniverse Replicator則是一種合成數據生成引擎,可以基于現有數據持續生成用于訓練的合成數據。


同時,Google、蘋果等國外互聯網巨頭積極謀劃元宇宙業務。Google通過Stadia布局云游戲,同時通過Youtube VR布局軟件和服務;蘋果也即將發布VR頭顯設備,售價可能會超過3000美元。而國內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百度、網易等采取各種措施布局元宇宙業務。阿里巴巴投資了AR獨角獸Magic Leap,并專門成立了研發VR設備硬件公司;百度擁有百度AR實驗室、VR實驗室、VR交互平臺等,投資了美國全息技術公司8i。


三、旅游元宇宙虛實共生的現實意義


目前,旅游行業在過去所實行的“門票經濟”也在逐步地被“體驗經濟”所取代,傳統走馬觀花的旅游消費方式已經難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出現了以80后、90后、00后為主的新興文化消費群體和依托互聯網技術實現文化旅游的沉浸式的體驗消費方式。沉浸式的體驗旅游消費出現并逐漸成為主流,人們不再局限于純自然景觀的消費,相反更加渴望具有充分融入當地人文的體驗性、娛樂性和知識性的多層次旅游體驗。


另外,沉浸式的體驗旅游自身所具有的高度模擬性、個性化、參與性等特點為游客帶來不一樣的旅游感受,同時也為消費者提供了身臨其境的體驗。旅游元宇宙的現實意義主要有:


1.身臨其境的數字化自然風景


2009年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電影《阿凡達》在北美上映,隨后很快席卷全球,為全球影迷帶來一場3D觀影盛宴。電影以全球累計27億美元的票房,一舉刷新了當時全球影史票房紀錄。詹姆斯·卡梅隆在電影中塑造了一個叫“潘多拉”星球,其中有美輪美奐、氣勢磅礴、巧奪天工的自然景觀設計;有外形獨特和完整食物鏈的動植物生態設計。


在162分鐘的電影過程中,始終讓觀影者沉浸在一種夢幻般、逼真的3D特效場景中。電影中杰克·薩利在帶領納美人拯救自己家園的同時,也帶領觀眾完成了一次穿越宇宙的“潘多拉”之旅,以至于觀眾對電影虛擬的景觀久久不能忘懷。


為了打造一個真實的“潘多拉”星球,《阿凡達》劇組參考了大量地球真實的地理環境和生物,并收集和繪制大量環境和生物素材,例如:由漂浮空中的巨型巖石,組成的空中山峰“哈利路亞山”(Hallelujah Mountain)就是從中國黃山、張家界獲得的靈感和素材;而電影中顏色斑斕、造型獨特植物則來自詹姆斯·卡梅隆在潛水看到的海底生物;將這些素材通過三維建模和動畫軟件MAYA對進行具象化建模最終形成數字化虛擬的自然生物景觀。


詹姆斯·卡梅隆在2005年就開始研究虛擬景觀、景物、動作的3D視覺拍攝技術,但這是以1.5億美元的特效制作成本換來的,目前沒有任何一個景區擁有這樣的實力。


元宇宙時代到來將大幅降低3D視覺效果的制作成品,因為在元宇宙世界中每種生物、景觀都具有復用性和關聯性的,通過元宇宙網絡的連接和數字化景物對象的共享、交易和流通,景區將以構件化的方式使用這些數字化構件,并組裝自己的自然生態景區數字空間。通過元宇宙網絡中的共享算力,可提高3D渲染的速度,降低渲染成本。


游客不僅可以通過專業3D熒幕欣賞自然風景,還可以使用低成本的3D眼鏡、頭顯設備、全息投影設備和VR技術,身臨其境地感受波瀾壯闊的自然風景。由于對景區動植物單獨具象建模,游客還能近距離觀察數字化動植物的外形、顏色、作息、喜好以及它們的生理結構,生活習性。無論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草里蹦的,都能在元宇宙世界中找到他們的數字孿生體。


元宇宙的自然景觀呈現,不同于電影按劇本拍攝的錄影影像,而是在虛實共生的平行世界中可互動的實時視覺體驗。游客在元宇宙中游覽的自然景觀,可根據游客的動作實現環境反饋,就像在《阿凡達》中杰克·薩利觸摸螺旋紅葉(Helicoradian)的場景一樣,完全根據該植物的數字孿生體生物設定作出反應,即:常態下開著螺旋狀的單片葉,受到觸碰后便會立即收縮。


實時環境互動需要對游客的動作開展實時捕捉、采集和分析,并通過數字空間的孿生體模擬,實現與真實環境一致的視覺反饋。電影《阿凡達》是3D電影的巔峰之作,給觀眾帶來夢幻的觀影體驗。而元宇宙的自然生態旅游則是由海量數字視覺模型和實時、動態、互動的3D場景渲染構成,是身臨其境和栩栩如生的數字化游覽體驗。


2.豐富多彩的數字化人文體驗


以太坊區塊鏈虛擬社交平臺Decentraland,在2021年10月21日舉辦了一場為期4天的“元宇宙音樂節”,包括Deadmau5、Paris Hilton、Flume、3LAU、Nina Nesbitt、RAC等八十多位全球知名歌手和名人參加該活動,吸引了5萬名游客在線參加,每天在平臺上舉行的活動多達12場。主舞臺是數字虛擬化展現形式,可以每天變換舞臺設計,從“水”到“地”,從“空間”到“元宇宙”。


整個虛擬活動場地,具有身臨其境的多種感官體驗,包括擁有貴賓區,過山車、摩天輪和海盜船等游樂設施的游樂場,人體炮彈機,迷幻雕塑花園,可穿戴設備商品店,甚至還有便攜式廁所等。


隨后,Decentraland又在2022年3月24日成功舉行了為期4天的“元宇宙時裝周”(Metaverse Fashion Week,MVFW)。包括Dolce&Gabanna、Etro、Tommy Hilfiger和Estee Lauder等六十多家時尚品牌的五百多個造型參與活動。時裝周有各大品牌精彩的虛擬時裝秀,有虛擬購物中心和精品店,人們可以通過NFT方式購買該服裝,并可最終在實體店兌換物理服裝。各大時尚品牌寄希望通過低成本的虛擬服裝秀,開拓數字化服裝和時尚品牌市場,其中不乏花重金購置數字土地的品牌。


“元宇宙音樂節”、“元宇宙時裝周”是元宇宙在數字化虛擬演藝活動應用的大膽嘗試,從參與者實際體驗來看,還亟需提高,特別是在3D渲染效果、平臺穩定性、對高端設備的依賴性等方面還有很大技術缺陷。不過,人們也從中看到元宇宙在虛擬場景、虛擬人物、虛擬物品等物理映射的潛在商業價值。


人文景觀和演藝都具備潛在文化關聯性,無論是博物館御用物品與朝代、皇帝的關聯,還是某位文人騷客的書畫作品與乘著酒興揮毫潑墨的場景關聯等,都讓人們在人文游覽中超越其表面所見,從而能更深刻低體驗人文的價值沉淀。虛擬場景可以大幅降低在人文景觀、情節演藝、舞臺渲染的搭建成本,景區或者運營方只需要利用數字渲染模板,就可以實時進行場景切換。觀眾可跟隨視覺的變化,快速地在不同空間穿越,在其關聯場景中穿越。


人們在人文游覽中更重視人與人之間的交互性,在游客與導游、游客與演藝人員、游客與本地人、游客與游客等產生的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肢體、語言、眼神或其他行為的交互關系,都將提高游客的人文體驗的深刻性。虛擬人物則是通過真實人的數字映射、虛構人的數字創建,在元宇宙空間內形成人與機器、人與人可交互的真實體驗,人們可以對一位走秀模特評頭論足,也可以在爭搶一件數字藝術品,人們在虛擬世界的真實互動才是非接觸旅游的樂趣所在。


在真實世界中人與物是社會的核心組成單元,物反映了人的需求,人反映了物的價值。真實世界中人與物的關系是通過采集、生產、交易和使用來建立的,這些關系中包括:所有權關系、著作權關系、使用權關系等?;谠钪娴臄底只宋捏w驗,同樣需要具備人與物的多種邏輯關系映射。


NFT技術可以實現現實物品在元宇宙中的數字映射,而點對點交易技術則是實現人與數字化物品所有權關系、著作權關系、使用權關系建立和轉移。從博物館藏品的映射的數字化藏品,從服裝秀映射的數字化服裝、從景區設計的數字紀念品,都可以成為元宇宙的價值儲藏和交易媒介。


3.跨越時空的非接觸游覽體驗


自古以來人類都夢想能穿越時空,無論回到過去,還是穿越未來。人類在現代物理知識的指導下,終于意識到物質是在被時間和空間束縛,而跳躍時空穿梭自如就是人類追求自由的表現。


在科幻小說和電影中,人類總是幻想使用時間穿梭機,往返于不同的時空中,開展時空旅游。但現實則很殘酷,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已經給出結果,那就是人類如果要穿越時空首先需要將自己加速到光速,才能擺脫時空的束縛,但根據質能方程E=MC2,有質量的物體又是無法加速到光速的(這是因為物體在運動的時候,它的質量會不斷增加,當物體的速度要達到光速時,質量也會接近無窮大,這時再給物體加速就需要無窮大的能量)。


目前,受到物理學的限制,想開展時空旅游只能停留在科幻電影中。


量子力學的出現又為時空旅游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即:平行宇宙理論,是指從某個宇宙中分離出來,與原宇宙平行存在著的既相似又不同的其他宇宙。平行宇宙(Parallel Universes)由休·埃弗雷斯特三世(Hugh Everett)1957年首先提出,之后美國物理學家馬克斯·鐵馬克(Max Tegmark)于2003年在科學人雜志中提出平行宇宙一共有四個層次:分別存在于10維、11維、12維及0維,而蟲洞就是穿梭平行宇宙的通道,人類可以通過穿越蟲洞而實現時空穿越。


元宇宙則是借用平行宇宙理論,提出以信息構建而成的數字化平行宇宙。人們希望利用無質量的信息,實現在多元數字空間的自由穿梭,而元宇宙網關就是在不同數字空間中穿梭的“蟲洞”。


元宇宙是由海量自由創作的數字空間構成。景區根據自身人文、自然需求創建了多個維度的數字樂園,游客可在元宇宙的多個數字樂園中穿梭。美劇《西部世界》就講述了一個由人工創造的多維實體旅游空間,游客可以一會兒在美國西部樂園與印第安人作戰,一會兒又可以到印度樂園的叢林探險,還能去往日本幕府時代樂園與武士決斗。而在劇中第二季結尾,招待員(人造人)都放棄了物理實體,奔向世外山谷(Valley Beyond),一個虛擬現實的天堂。


在元宇宙的游客則是以純數字化虛擬公民身份在每個類似《西部世界》的虛擬數字樂園中游覽,并以角色扮演方式進入不同場景中演繹歷史文明中的經典場景,以親身體驗的方式充分理解景區的歷史文化與自然風光。


4.歷史、現實與未來的認知交融體驗


游學是世界各民族文明,最為傳統的一種體驗式學習教育。圣經中記載的東方五學士,祝賀耶穌基督誕生的故事;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中國游歷的故事;都透露出古代西方游學的風氣。而中國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游學對人格養成和知識形成的重要作用,孔子率領眾弟子周游列國,增進弟子的學識,培養弟子的品質,開闊眼界。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是中國傳承至今家喻戶曉的教育古訓。先秦時期墨子、莊子、孫子、孟子、荀子、韓非子等思想家,無不是著名“游士”。漢時有張騫出使西域,遠至波斯,今伊朗和敘利亞。唐時有玄奘取經到印度,明時有鄭和七下西洋,遠至東非海岸,還有大旅行家徐霞客作了游記。


游學是一種通過游歷體驗、交流的學習活動,不同于從書本獲取知識,游學會讓認知更加廣泛、深刻和真實。但受制于時空限制,過去的游學只能認知現實,而不能認知歷史和未來。人類歷史文明主要依靠文字、圖像記錄,人類的未來主要是靠猜想,當前人類需要一種可以實現歷史、現實與未來認知交融的工具。


元宇宙是一種多元宇宙,人類將物理實體世界映射為數字世界,形成虛實共生的平行世界。如果再加入時間維度,將形成無限時空并行的多元世界。每一個平行世界的現實映射結構相似,但發展和結果卻又不相同。就像《復仇者聯盟4》中在神奇博士看到的1400多萬種可能中,期待的只有唯一的一種。


在元宇宙中現實世界將被復制和映射成數字空間的快照,人們將在現實數字空間中暢游,飽覽地球之美。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快照就是人們的數字歷史。和書本歷史相比,它們更生動、更真實。這些現實映射的數字空間在每個時間都會產生新副本,每個副本都有發展可能,這就是未來。與猜想不同,這個未來具備現實空間的約束,是通過現實世界演繹的高度真實的未來。副本數就是未來的可能數,人類的未來不只是一個,而是多種可能性的隨機選擇。


人類通過元宇宙跨時空的多元宇宙游學,就是人類重新審視自己的過去,認清現實與問題,思考人類最終命運的,歷史、現實與未來認知交融的活動。


四、結語


目前,元宇宙作為資本市場追捧、產業界熱炒的對象,勢必會產生巨大的發展泡沫。作為從業者更要清醒認識元宇宙只是人類社會數字化發展的一種可能性,只代表一種發展方向,并非唯一路徑。


元宇宙是一個結構復雜、去中心化、開放且不斷演化的巨型系統,需要巨大的算力、先進的硬件設備以及相對苛刻的現實條件,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方可達成,其也面臨著技術、內容、標準、倫理和法律等方面的現實難題,也非短時間可以解決。


過度解讀元宇宙的宏觀意義,對其發展是弊大于利。元宇宙的發展需要更加關注產業與消費應用的現實需求,需從商業模式、應用場景入手,驅動其從點到線、到面、再到多元立體空間的構建,才是發展之道。


本文提出的旅游產業元宇宙正是通過分析當下旅游產業面臨的巨大困境,利用消費群體對非接觸式旅游的潛在需求,構建直面問題的元宇宙在旅游產業上的解決方案,希望對從業者、產業界起到現實作用。

【中國旅游網版權聲明】原創內容版權歸本站所有,如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旅游網"或"www.ivermectinstromectoliq.com"并附文章鏈接,需確保文章的完整性,不得更改曲解原意;摘錄和轉載的第三方內容,本站無法保證其真實性,亦不代表本站觀點和立場,版權歸屬原媒體及作者,如有版權異議請聯系我們予以刪除。

相關推薦
文物主題游徑是以不可移動文物為主干,以特定主題為主線,有機關聯、串珠成鏈,集中展示專題歷史文化的文化遺產旅游線路。為更好保護利用文物,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更好活起來,讓文物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增益旅游歷史文化底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5月4日,國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通知,就開展中國文物主題游徑建設工作進行部署,明確“十四五”時...
5月6日,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中,多家酒店集團旗下酒店、民宿等均取得不俗的成績。數據飆升讓整個行業為之振奮,多名分析人士表示,“五一”假期出游人次、旅游收入等指標的超預期復蘇堅定了業界對于行業全面振興的信心。多地酒店平均預訂率超90%酒店方面,澎湃新聞從華住集團獲悉,“五一”期間華住集團在全國的酒店平均預訂率達90%,其中城際酒店Intercity Hotel、桔子水晶、漫心的平均預訂率...
今年以來,中國消費者的出行需求空前高漲,推動了包括酒店業在內的中國旅游市場持續回暖。據攜程旅行數據,“五一”小長假的第一天,全國整體旅游訂單量就創下今年以來新高,多個省市總訂單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超100%,首日酒店訂單量同比增長超20倍,景區門票同比增長超30倍。另據同程旅行數據,在4月29日當天,平臺景區門票訂單量較2019年同期超過了500%,酒店、大交通的預訂量也超過了2019年同...
五一結束了。這個小長假旅游市場有多火,已經眾所周知,但依然有人提出了質疑:5月5日,“五一人均消費遠低于4年前”的話題,突然在中文互聯網上引發關注。隨之而來的爭論是,五一假期的“人山人?!笔遣皇窃诟F游、屬于消費降級?旅游消費力現在到底有沒有恢復?可以對旅游市場的未來,持樂觀態度了嗎?五一人均消費低于4年前但旅游消費力上行趨勢不變首先回到事實本身。從數據上看,“五一人均消費遠低于4年前”是存在...
2023年,國內游在逐步放開,境外旅游目的地名單也逐步“擴容”,生活的軌跡在回正,越來越多人重啟旅行,感受生活。近日,去哪兒聯合小紅書發布《五一旅行趨勢報告》,總結了看熊貓、燒香、逛博物館等新興的特色旅游趨勢,給到大家一份出行參考答案。特色文旅產品供給增加,帶動著各地消費快速恢復?!段逡宦眯汹厔輬蟾妗房偨Y了2023年以來十大旅行趨勢,分別是上香青年、旅行特種兵、在逃“藝人”、資深躺客、臨時飼...
聚焦/熱點

聚焦/熱點

副標題

聚焦
熱點
關鍵詞
關鍵詞
紅色旅游
鄉村旅游
夜間旅游
康養旅行
戶外旅行
研學旅行
城市
酒店
航空
攻略
景區
樂園
標簽模塊(3)(1)(1)(1)(2)(1)(1)

標簽模塊(3)(1)(1)(1)(2)(1)(1)

副標題

視線
論道
視點(2)(1)(1)(1)

視點(2)(1)(1)(1)

副標題

旅行
環球
視點(2)(1)(1)

視點(2)(1)(1)

副標題

動態
動態

全國旅游投訴舉報熱線:12345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12377

京ICP備2021027040號-2    經營許可證110105017960088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5983  

China Tourism Network   Copyright ? 2010-2023 c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