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行業   地方   觀察   科技   投融   城市   專家   研報   學術   文博   文創   景區   交通   住宿   紅色   鄉村  樂園   戶外   節會   環球   攻略

博物館游“出圈”:把文物背后的故事講給你聽

 二維碼
發表時間:2023-02-21 21:11來源:光明日報

文化遺產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


“我們就是為運河邊的博物館群來的?!焙贾莨に嚸佬g博物館,游客絡繹不絕,不少是來自外地的家庭游客。剛剛過去的寒假,各地博物館迎來一波游覽熱潮。


近幾年,《只此青綠》《唐宮夜宴》《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節目的走紅喚起了人們對文博的熱情,“博物館熱”悄然興起。沉下心來逛一次展覽、聽一場專業講解成為一種熱門的出游選擇。各地博物館也紛紛出招,推出互動體驗、文創產品、數字文物,為文博愛好者提供博物館全新的“打開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提高文物研究闡釋和展示傳播水平,讓文物真正活起來,成為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成為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名片。


一座城市,一段歷史,一件文物,承載幾千年滄桑文化。博物館旅游“出圈”,讓文物背后的故事走向大眾,讓文化遺產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文旅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


文化遺產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


做了十幾年導游的陳剛,對南京幾家重要博物館可謂如數家珍:“長崗村5號墓及青瓷釉下彩的發現,進一步豐富了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內涵?!薄啊捄卧孪伦讽n信’青花瓷瓶是元末明初青花瓷器中的精粹之作?!标悇偢嬖V記者,近日南京市博物館舉辦的特展中,很多文物是第一次和世人見面,非常受歡迎。工作多年,陳剛對博物館的情緣也越來越深厚。他還在南京市博物館做了份兼職,面對人氣爆火的現場,忙不迭地為大家服務。


博物館旅游火熱,體現了游客文化旅游需求的提升,走馬觀花、游覽風景、拍照打卡已不能滿足需求。博物館講解,成為連接文物和大眾最直接的途徑。


“到一個城市旅游只為專門游覽博物館的游客群體增多,說明深度專業化的講解成為重點需求?!北本┥皆垏H旅行社負責人馮玥對記者說。作為一家以深度研學游為主業的機構負責人,春節過后,她明顯感覺到訂單量出現爆發式增長?!拔覀兊闹v師都是各高校的老師,是建筑、地質、古生物、歷史考古等領域的專業學者,能帶來高水平的講解?!?/span>


圍繞一個文化主題,訪遍一個城市的文博古跡,這樣的行程對很多游客充滿了吸引力。馮玥的團隊帶著研學團從“最早的中國”到“絲綢之路”起點,將河南博物院、考古博物館、二里頭遺址博物館等城市的重量級博物館串聯起來,在旅游中學習和梳理歷史發展脈絡。


博物館里的每件藏品都是加強文化自信的載體,博物館游“出圈”,為進一步講好文化故事、挖掘文物的價值提供了路徑。


“博物館旅游不僅能夠讓游客近距離觸摸歷史、接受傳統文化熏陶,也能有效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愛國情。同時,博物館旅游也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表現形式,滿足了人們陶冶情操的需要?!北本┑诙鈬Z學院旅游科學學院副教授王金偉表示。


隨著游客參加文博游的熱情不斷高漲,每逢節假日,各家博物館都迎來大量游客,其中不少是親子家庭游客,以及各地的研學團隊。各旅游平臺數據顯示,故宮博物院、河南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敦煌博物館等成為熱門“打卡目的地”。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及教育理念的變化,人們希望孩子到更廣闊的領域開闊眼界、學習知識,這為博物館游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蹦祥_大學現代旅游業發展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主任石培華指出,“文化活動和游覽觀光有機結合,讓普通的旅游觀光上升為高品質的文化體驗?!?/span>


以親民化路線快速“破圈”


2月11日,國家博物館恢復疫情前的每天兩場志愿者講解,志愿講解員于江迅速投入工作?!皣┑那吧須v史博物館第一次招聘志愿講解員時我就報了名,如今做志愿講解員已二十年了?!被貞涍@些年的經歷,于江感慨,一次源于自己興趣愛好的決定,讓他見證了多年來博物館游的變化,“現在越來越多人主動選擇有講解的時間段,我也更有動力把文物的故事講給人們聽?!?/span>


有文化體驗需求的游客增多了,博物館也開始追求創新和特色,人氣爆火的特展活動,全息技術還原的大師作品,不斷“出圈”的文創產品,都給于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皣┖芏辔膭摦a品銷量都很高,體現了人們對文物和其背后歷史文化的熱愛?!庇诮f。


為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文旅需求,順應文化消費升級新趨勢,博物館領域掀起創新轉型風潮。春節假期,各地推出各具特色的活動,首都博物館傳統絨花制作、北京藝術博物館年畫印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漢服折紙,還有許多博物館推出的線上猜燈謎、小小講解員、兔年生肖主題特展,都充滿新春氛圍,“打卡博物館”成了旅游新風尚。


在南京博物院的“網紅”展館民國館,大學生游客吳林正不停拍照,報館、店鋪、老爺車,傳遞著濃濃的復古風情,如同穿越到了民國時期的街頭?!拔沂堑谒拇螀⒂^南博了,每次還會覺得新奇,每次都有不一樣的收獲?!眳橇终f。


面對逐漸年輕化的游客群體,各家博物館在講好傳統文化故事的基礎上推出多樣化的產品,趣味互動、手工制作、夜游、探秘、鑒寶及各類研學課程深受游客歡迎。在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孩子們動手體驗兔年紙傘制作;在河南博物院,人們戴上白手套、拿起洛陽鏟,挖掘、修復、還原,體驗考古過程;玩偶“馬踏飛燕”、川蜀麻將擺件、可以吃的“古錢幣”,各式各樣的文創產品成為“網紅”……


中國博物館協會文創產品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吳明認為,頻頻“出圈”的博物館文創是文化元素、市場需求和時尚潮流的結合,博物館可以充分發揮設計創意,運用好社交媒體,推進文化傳播。


在各類創新元素的加持下,博物館一改“高冷”“嚴肅”的形象,以親民化路線快速“破圈”,走向大眾。


數字化技術帶來視聽新體驗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數字講解員敦敦?!弊哌M莫高窟第285窟1∶1復制洞窟,戴上AR眼鏡,以九色鹿為原型的數字講解員“敦敦”將觀眾帶入1400多年前的西魏時期,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相互交融,原本靜態的壁畫在墻壁上跳躍起來?!按魃涎坨R就能看到飄逸的敦煌飛天,奔跑的九色鹿,非常生動有趣,還有很多尚未開放的洞窟開啟了數字游覽,給我們帶來了驚喜?!币晃挥慰驼f。


走進三星堆遺址博物館,戴上MR眼鏡,眼前的景象“活”起來,現實場景與虛擬影像融為一體,古老的文物如同置身于千年前的巴蜀大地上,向今天的人們講述彼時的生活萬象。打開故宮博物院公眾號,“云游故宮”小程序突破線下游覽限制,讓游客遍覽太和殿、壽康宮。湖南省博物館以虛擬現實和三維影像制作技術,再現宋朝文人雅士的“慢生活”……


這些場景都是博物館探索數字技術應用的縮影。在全息投影、VR、AR、三維影像、多傳感器融合等信息技術的加持下,博物館的游覽方式發生了改變,數字博物館、虛擬博物館、智慧博物館等概念先后出現,歷史場景真實生動再現,給游客帶來沉浸式游覽體驗,曾經“沉睡”的文物和歷史變得觸手可及。


“數字技術拓展了文化的時空邊界,也拓展了自身功能,給游客帶來新奇體驗,在創新中釋放文化的力量?!笔嗳A指出,數字經濟時代下,博物館正與數字技術全面融合。伴隨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普及,疫情期間全球博物館運用數字技術“危中尋機”,數字化成為博物館提升文化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加速了博物館知識由“貴族專享”到“大眾共享”的歷史轉向。


三年的疫情影響,越來越多博物館探索“云展覽”“云講解”模式,線上觀眾通過直播就可以跟隨導游和講解員“一鏡到底”地逛展館,數字展廳、數字藏品、元宇宙等產品擁有了更多市場。


關于博物館旅游未來的發展,也有專家認為,要慎重對待商業化、娛樂化的趨勢,將文物保護和旅游開發結合起來,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統一起來,要堅持“內容為核”的發展理念,擴大有效供給,提高文化消費品質,推動文化資源與現代生產生活相融合,不斷滿足多樣化的博物館旅游需求。

【中國旅游網版權聲明】原創內容版權歸本站所有,如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旅游網"或"www.ivermectinstromectoliq.com"并附文章鏈接,需確保文章的完整性,不得更改曲解原意;摘錄和轉載的第三方內容,本站無法保證其真實性,亦不代表本站觀點和立場,版權歸屬原媒體及作者,如有版權異議請聯系我們予以刪除。

相關推薦
文物主題游徑是以不可移動文物為主干,以特定主題為主線,有機關聯、串珠成鏈,集中展示專題歷史文化的文化遺產旅游線路。為更好保護利用文物,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更好活起來,讓文物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增益旅游歷史文化底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5月4日,國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通知,就開展中國文物主題游徑建設工作進行部署,明確“十四五”時...
5月6日,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中,多家酒店集團旗下酒店、民宿等均取得不俗的成績。數據飆升讓整個行業為之振奮,多名分析人士表示,“五一”假期出游人次、旅游收入等指標的超預期復蘇堅定了業界對于行業全面振興的信心。多地酒店平均預訂率超90%酒店方面,澎湃新聞從華住集團獲悉,“五一”期間華住集團在全國的酒店平均預訂率達90%,其中城際酒店Intercity Hotel、桔子水晶、漫心的平均預訂率...
今年以來,中國消費者的出行需求空前高漲,推動了包括酒店業在內的中國旅游市場持續回暖。據攜程旅行數據,“五一”小長假的第一天,全國整體旅游訂單量就創下今年以來新高,多個省市總訂單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超100%,首日酒店訂單量同比增長超20倍,景區門票同比增長超30倍。另據同程旅行數據,在4月29日當天,平臺景區門票訂單量較2019年同期超過了500%,酒店、大交通的預訂量也超過了2019年同...
五一結束了。這個小長假旅游市場有多火,已經眾所周知,但依然有人提出了質疑:5月5日,“五一人均消費遠低于4年前”的話題,突然在中文互聯網上引發關注。隨之而來的爭論是,五一假期的“人山人?!笔遣皇窃诟F游、屬于消費降級?旅游消費力現在到底有沒有恢復?可以對旅游市場的未來,持樂觀態度了嗎?五一人均消費低于4年前但旅游消費力上行趨勢不變首先回到事實本身。從數據上看,“五一人均消費遠低于4年前”是存在...
2023年,國內游在逐步放開,境外旅游目的地名單也逐步“擴容”,生活的軌跡在回正,越來越多人重啟旅行,感受生活。近日,去哪兒聯合小紅書發布《五一旅行趨勢報告》,總結了看熊貓、燒香、逛博物館等新興的特色旅游趨勢,給到大家一份出行參考答案。特色文旅產品供給增加,帶動著各地消費快速恢復?!段逡宦眯汹厔輬蟾妗房偨Y了2023年以來十大旅行趨勢,分別是上香青年、旅行特種兵、在逃“藝人”、資深躺客、臨時飼...
聚焦/熱點

聚焦/熱點

副標題

聚焦
熱點
關鍵詞
關鍵詞
紅色旅游
鄉村旅游
夜間旅游
康養旅行
戶外旅行
研學旅行
城市
酒店
航空
攻略
景區
樂園
標簽模塊(3)(1)(1)(1)(2)(1)(1)

標簽模塊(3)(1)(1)(1)(2)(1)(1)

副標題

視線
論道
視點(2)(1)(1)(1)

視點(2)(1)(1)(1)

副標題

旅行
環球
視點(2)(1)(1)

視點(2)(1)(1)

副標題

動態
動態

全國旅游投訴舉報熱線:12345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12377

京ICP備2021027040號-2    經營許可證110105017960088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5983  

China Tourism Network   Copyright ? 2010-2023 c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