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行業   地方   觀察   科技   投融   城市   專家   研報   學術   文博   文創   景區   交通   住宿   紅色   鄉村  樂園   戶外   節會   環球   攻略
文博

文博

NEWS

4月18日,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發布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發展報告(2018-2022)。根據報告,五年來,55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累計游客達1.46億人次。4月18日,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發布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發展報告(2018-2022)。根據報告,五年來,55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累計游客達1.46億人次。五年來,公布掛牌的55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法規制度不斷完善,文保規劃穩步推進。55處公園中,33...
2023-04-20
西安城墻信息中心可進行全方位檢測說起陜西西安城墻,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古老”,它于1961年就成為第一批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在保護好的基礎上,古老的城墻增創了新的體驗場景,成了游客必打卡的景點。去年10月,2022年文化和旅游數字化創新實踐十佳案例公布,西安城墻管委會“數字化助力西安城墻文物保護和文化遺產傳承”入選。2021年,西安城墻入選國家第一批文物預防性保護試點。從...
2023-03-09
文物、古籍、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先后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關于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等文件,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不斷...
2023-03-07
近日,“世界旅游聯盟?湘湖對話”在杭州舉辦,本次“湘湖對話”為期兩天。會上,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王曉峰發表了題為《文旅融合中的非遺傳承與可持續發展》的演講。他表示,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是文化傳承創新切實的需要,也是旅游繁榮發展的必然選擇。旅游在世界交流交往互動最為頻繁也最為廣泛,是傳播文明、交流文化、增進友誼的橋梁。而非遺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和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它體現了不同...
2023-03-07
老字號是我國工商業發展歷史中孕育的“金字招牌”,歷史悠久,擁有世代傳承的獨特產品、技藝和服務,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特色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有著很高的經濟價值,也有豐富的文化價值,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中不可或缺,在滿足居民消費需求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日,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文物局、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印發了《中華老字號示范創建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2023-02-24
文化遺產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拔覀兙褪菫檫\河邊的博物館群來的?!焙贾莨に嚸佬g博物館,游客絡繹不絕,不少是來自外地的家庭游客。剛剛過去的寒假,各地博物館迎來一波游覽熱潮。近幾年,《只此青綠》《唐宮夜宴》《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節目的走紅喚起了人們對文博的熱情,“博物館熱”悄然興起。沉下心來逛一次展覽、聽一場專業講解成為一種熱門的出游選擇。各地博物館也紛紛出招,推出互動體驗、文創產品、數字文物,...
2023-02-21
闊別千年,曾侯乙編鐘1:1復制件首次在數字世界中被“敲響”,磅礴的旋律噴涌而出,莊嚴訴說著先秦燦爛的禮樂文明和中國青銅時代的輝煌歷史;“字簡而義盡,文約而音賅”,古拙而意味深長的古琴減字譜也在數字世界中記錄歷史遺音,復刻古人指尖與心中的綿長意蘊……為響應文旅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中提到的“互聯網+中華文明”行動,實施中華文物全媒體傳播計劃,在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的學術指導下,...
2023-02-15
在剛剛過去的新春佳節,不少人感嘆:博物館已然成為全國各地最難約的地方之一。以上海為例,春節假日開放的72家博物館共接待觀眾50萬人次,同比增長近62%。上海博物館更是憑借“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這一重磅引進展成為當之無愧的“頂流”。據統計,該展開幕三周來,已累計吸引觀眾超過8萬人次。觀展熱情持續高漲,預約一直滿額,至今每天仍有大量的觀眾致電上博或在微博、微信上留言咨詢觀展...
2023-02-10
這座全球最大考古博物館建了整整二十余年,將于2023年1月1日對公眾開放。如果出境旅游重新開放,你的第一站要去哪里?請將即將開業的大埃及博物館放在心愿清單首頁,這座全球最大考古博物館建了整整二十余年,館藏超過10萬件埃及古老文明珍寶的新博物館將于2023年1月1日對公眾開放。100年前,霍華德·卡特意外發現了圖坦卡蒙墓,這一未遭盜掘的古墓中出土的大批珍寶震驚了世界,是埃及乃至世界考古史上最偉...
2022-11-10
通過展示大量故宮珍貴文物,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起到了普及和推動作用?! ?月19日,2023年《故宮日歷》發布會在故宮博物院舉行?! 私?,2023年是農歷癸卯兔年,故宮出版社整合編輯和設計力量,依托故宮博物院優秀專家資源,推出了《故宮日歷》家族系列,分別為兔年《故宮日歷·2023年》,以人物故事畫為主題的《故宮日歷·書畫版·2023年》,以及《故宮日歷·親子版》《故宮日歷·漢英對照版...
2022-09-20
借助數字化技術,制造出圈非遺IP產品。游客反饋“我在休閑旅游步行街,逛到非遺織品,看著挺心動,就是價錢不便宜,買了也是放家里存著,也不能隨隨便便穿戴出來,最后沒買?!蹦详栍慰屠钚〗??!叭S山旅游時,我買過刻漢字的非遺食品豆糖,很有意思,味道也還不錯?!背V萦慰蛷埾壬f?!吧僖娔玫贸鍪?、價格又實惠的非遺商品,除了網上能看到,線下不知道到哪里買?!遍L沙游客彭女士?!安欢@些非遺產品,更不要說數字...
2022-09-08
完成北京中軸線申遺文本、正陽門箭樓完成修繕保護、先農壇耤田遺址活化利用、妙應寺修繕排除安全隱患、萬壽寺有望在十一期間對公眾開放……7月15日,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凌明介紹了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近五年來取得的實質進展。中軸線申遺,是北京修繕保護、活化利用歷史文化遺產的一個縮影,當天,記者還走訪了本市多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何最大限度留住老城的歷史印記?如何打造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典范之城?一個...
2022-07-18
非遺的保護傳承,重在融入現代生活、實現當代價值?;ヂ摼W拉近了非遺作品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讓非遺技藝摘下“神秘面紗”,走進普通人的生活。借助互聯網平臺,可充分展示非遺文化與技藝,有助于非遺作品銷售,讓非遺品牌符合當下多樣化、個性化、定制化的消費趨勢和潮流,實現生產與消費的良性循環。越來越多的非遺傳承人進駐線上拓展市場,通過“非遺+互聯網”推動非遺高質量發展?!?非遺傳承人朱立群研究直播選品以“...
2022-07-12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22日舉行開幕典禮。開幕典禮由香港特區政府與國家文化和旅游部聯合主辦。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致辭時表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建設,離不開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離不開中央對香港的全力支持和對香港同胞的關愛,離不開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和故宮博物院對我們的信任。她表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會成為未來訪港游客的必到之地,將向世界展現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傳承不息的精神...
2022-06-23
博物館既是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陣地,又是旅游發展的重要載體,擔負著文化傳承、文化傳播和文化創新等重要職責。剛剛過去的5·18國際博物館日,以“博物館的力量”為主題再次揭示了博物館在社會發展中應有的責任擔當和文化力量。近年來,在以故宮博物院為代表的博物館風潮引領下,我國各類博物館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并熱度不減。據國家文旅游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新增備案博物館395家,備案博物館總數達618...
2022-06-19
開館后,將成為集收藏保管、開放式展陳、科學研究、社會教育、文保修復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型博物館6月14日,據北京青年報近日報道,目前,首都博物館東館二次結構已基本建設完成,整體預計今年年底竣工。2023年春節后將啟動展陳施工、制作,9月份開始文物布展,預計明年年底正式向公眾開放。 據了解,首都博物館東館又名大運河博物館,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新地標及城市綠心核心文化建筑之一,因為造型巧妙融合了...
2022-06-19
博物館展廳面積共17005平方米,由六個單體組成6月16日獲悉,四川成都自然博物館項目已通過竣工驗收,即將對公眾開放。 據了解,成都自然博物館位于成都理工大學西側,其前身是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項目建筑方案由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與美國PCPA事務所提供,其設計理念融合了大量四川元素——蜀山、蜀道、蜀水。博物館總建筑面積50520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四層,建筑主體由六個單體組成,用山...
2022-06-19
苦苦等待約3000年,三星堆青銅鳥腳人像終于找回“另一半”。16日,三星堆考古研究團隊宣布將8號“祭祀坑”新發現的頂尊蛇身銅人像與1986年2號“祭祀坑”出土的青銅鳥腳人像殘部拼對成功,專家將這件文物重新命名為鳥足曲身頂尊神像。在“分離”3000年后終于合體,專家認為這件充滿想象力的珍貴文物堪稱中國青銅文明的“巔峰之作”?!斑@不是人像,應當是神像?!爆F場見證兩件文物“合璧”的專家無不驚嘆?!?..
2022-06-18
在數字技術的支持下,敦煌藏經洞及其出土的約六萬件文物將“重現”在人們面前。6月15日,敦煌研究院與騰訊互動娛樂合作成立“文化遺產數字創意技術聯合實驗室”,共同探尋文化遺產展示的新技術、新模式?!皵底植亟浂础笔菍嶒炇业氖着椖恐?。1900年,敦煌藏經洞石破天驚。在不足7平方米的洞窟中,出土了4世紀至11世紀的約六萬件文物。有“國際顯學”之稱的敦煌學,就是以這些用漢文、藏文、吐蕃文等文字寫成的...
2022-06-18
黨的十八大以來,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力度持續加強,文物保護利用與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Y源家底逐步摸清。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和長城、石窟寺等專項調查完成。普查登記不可移動文物766722處,國有可移動文物1.08億件套,測量歷代長城總長度21196.18公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計5058處。全國公布不可移動革命文物3.6萬多處,國有館藏可移動革命文物100多萬件/...
2022-06-16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聚焦/熱點(1)

聚焦/熱點(1)

副標題

聚焦
熱點
關鍵詞
關鍵詞
紅色旅游
鄉村旅游
夜間旅游
康養旅行
戶外旅行
研學旅行
城市
酒店
航空
攻略
景區
樂園
標簽模塊(3)(1)(1)(1)(2)(1)(1)(1)

標簽模塊(3)(1)(1)(1)(2)(1)(1)(1)

副標題

視線
論道
視點(2)(1)(1)(1)(1)

視點(2)(1)(1)(1)(1)

副標題

旅行
環球
視點(2)(1)(1)(2)

視點(2)(1)(1)(2)

副標題

動態
動態

全國旅游投訴舉報熱線:12345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12377

京ICP備2021027040號-2    經營許可證110105017960088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5983  

China Tourism Network   Copyright ? 2010-2023 c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