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公園的旅游形象感知將直接影響旅游者的滿意度。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吸引物、旅游服務、旅游環境、旅游設施等的外部表征[1][2]。旅游形象感知是對旅游目的地各種特質的綜合感知[3]。因此,良好的感知形象,是旅游目的地吸引旅游者的基礎條件,也是旅游者做出選擇決策的判定要素。主題公園作為一種特殊的旅游目的地形態,以特色的主題及參與式體驗吸引著廣大旅游者,其旅游形象感知將直接影響旅游者的滿意度,... 一、數字經濟下旅游目的地發展的新機遇當前,智慧旅游、數字創意、數字娛樂、數字藝術展示、沉浸式體驗等旅游新模式和新業態在我國的發展方興未艾,個性化、定制化和品質化的數字旅游產品層出不窮,給旅游目的地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河南文旅的“出圈”,杭州推出“數字經濟旅游十景”,西安、長沙、重慶等“網紅”城市的出現,均大量應用了VR、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在“數字中國”的國家戰略引... 碳中和戰略是我國制定的長期、有效地緩解世界氣候惡劣變化的重要舉措。2020年9月,習總書記向世界莊嚴宣告我國確定實現碳中和的時間為2060年,碳中和戰略的部署標志著我國正式踏上節能降碳、増匯中和的道路。碳中和不僅是改善溫室效應、調節氣候變化的重要手段,同時也為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經濟、環境協同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旅游業作為國家戰略性支柱產業,為我國經濟增長提供了長久動力,因而在努力達到碳中... 引言隨著移動智能終端普及、4G移動互聯網技術成熟和5G 的部署,技術的進步逐漸打破了人們使用智能移動設備的時空局限。人們使用社交媒體自我表達的形式不再局限于文字和圖片。制作、上傳和分享的門檻越來越低,移動短視頻應運而生,并且迅速普及 [1]。與傳統長視頻相比,移動短視頻播放時長較短,通常以分、秒為單位,播放時長在5 分鐘內,能夠依托移動智能終端實現快速拍攝、編輯及美化,并且可在社交媒體網絡平... [摘 要]游客感知是旅游目的地管理的重要研究領域。以往研究多基于扎根理論對素材進行人工編碼并歸納出范疇,或以對中介變量的假設檢驗來討論其形成機制。文章以大連市5家著名景區的10萬余條游客評論為資料來源,首先根據游客評分,對評論文本進行正負情感維度劃分;然后以TF-IDF 和TextRank兩種算法對景區游客文本評論抽取關鍵詞,并遵循詮釋性研究的范式,提煉出游客正負感知的子范疇和關鍵范疇;隨后... 城市更新是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之舉,也是推動城市品質不斷提升的重要手段。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為未來我國城鎮化發展和城市更新指明了方向??v觀歷史,我國城市更新經歷了一個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解決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環境和條件問題;到改革開放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開展大規模的舊城功能結構調整和舊居住區改造...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留下了豐富的物質遺產、文化遺產和人才遺產。盛會圓滿結束后,如何充分運用好這些遺產,讓其成為推動發展的新動能,實現冬奧遺產利用效益最大化,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的重大課題?! ?、學習好傳播好北京冬奧精神 胸懷大局、自信開放、迎難而上、追求卓越、共創未來的北京冬奧精神無疑是北京冬奧會最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它是體育戰線乃至全國人民的一面新的思想旗幟,是全國各族人民向著第二個百年... 從2000年至2021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從10.2%上升到18.7%,自2022年起,1962年之后的第二次嬰兒潮將引致我國老年人口持續15年激增,“十四五”期間中國將快速邁入中度老齡社會①。因此,人口老齡化總量大、速度快、不平衡是未來幾十年中國發展的基本國情和趨勢,也將對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全面、深刻、廣泛的影響。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出臺,... 身體現象學視角下徒步旅游者Flow體驗的生成與意義楊 洋1,2,周 星1,徐穎兒1,吳問津1,袁佳欣3(1.廈門大學管理學院,福建 廈門 361005;2.貴州師范大學國際旅游文化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3.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科學學院,北京 100024)[摘 要]近年來,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身體轉向”的背景下,微觀身體逐漸成為窺探旅游體驗的關鍵視角。文章基于身體現象學,構建了旅... 編者按:2022年3月16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和社科文獻出版社共同組織的“旅游新發展格局”:第20本《旅游綠皮書》發布暨研討會召開。會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堵糜尉G皮書》副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秘書長金準博士作了題為《全面深入推進旅游業綠色低碳轉型的思考》的報告。以下為報告PPT:作者:金準,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秘書長;宋昌耀... 數字革命正在引致重大的經濟和社會變化,旅游業是參與這些變化的主要產業之一。伴隨著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快速進展,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模式勢不可擋。在這樣的宏觀框架下,旅游業從以往的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的轉變不可逆轉。旅游產品具有較高的信息含量和無形價值,對數字經濟十分敏感。數字化轉型正在徹底改變旅游的行業邊界和生產方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中國旅游業未來的發展模式。因此,數字旅游不只是一種技術應用... 歷經60余年的建設,中國已設立各類自然保護地1.18萬個,總面積約180萬km2,覆蓋18%的國土空間、4.6%的海域面積。 國家近年來致力于推進國家公園體制建設和自然保護地體系的優化整合工作,自然保護地體系的空間結構面臨重大調整。國家公園作為自然保護地體系的主體,所保護的空間是中國自然生態系統中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部分。因此,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是否合理直... 數字技術包括物聯網技術、智能傳感器技術、邊緣計算技術等實時數據采集技術,互聯網通信技術、網絡安全技術等安全高效數據傳輸技術,數據存儲技術、數據清洗技術等復雜數據運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深度學習技術等大數據分析技術,運營管理技術、生產工藝技術等業務相關技術,以及智能控制硬件技術等反向伺服技術,包括了信息感知、分析、行動、反饋等環節。數字技術的發展,驅動物理空間與數字空間加快融合,推動經濟社會向... 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成為國家五位一體建設中的堅定遵循的主要方向。文化是五位一體建設的重要領域之一,文化和旅游融合是文化發展的重要內容。2018年,原文化部和原國家旅游局合并組建成為文化和旅游部,并確定了“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加之文化和旅游在發展中的相互作用與相互支撐,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成為文化和旅游領域... 傳統村落作為活化的文化遺產,承載了大量的人文生態、民族特色、建筑美學和社會歷史,是地域傳統文化的集中展現。對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的展示一直是各界關注的重點,“旅游凝視”的引入,拓展了傳統村落文化表征研究空間,通過對照片這一融入人們思考與審美情趣的文化景觀重現的數據解讀,發現游客對文化元素的凝視重點及構圖偏好,梳理攝影鏡頭下傳統村落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間的展示關系。一、文獻回顧旅游目的地文化展示的... 0 引言城市既是經濟增長的主要載體,也是旅游活動的基本場所?!奥糜巫尦鞘猩罡篮谩?,已成為創新城市形象,弘揚城市文化和打造城市品牌的切實體現。旅游業作為銜接城市自組織與他組織演化互動的代表性部門,主要功能指向活化城市元素、挖掘城市價值和繁榮城市經濟。因此,關注城市旅游發展的運行規律和空間分布,將旅游經濟活動研究領域延伸至城市層面,不僅可以深化城市旅游研究體系,而且能夠為城市旅游業均衡發展策... 旅游增長與碳排放脫鉤狀態及其驅動因素研究——一個新的脫鉤分析框架查建平,戴家權,劉珂吉,余 喬,周志堅(四川大學旅游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5)[摘 要]全面厘清旅游增長與碳排放的動態脫鉤關系及其背后的驅動因素,對于制定科學合理的低碳旅游發展政策、實現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文章將對數平均迪氏指數法(LMDI)分解技術與基于向量自回歸(VAR)模型的動態效應分析法引入... 藝術旅游與地方感的相互關系研究——以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群組為例吳 偲1,朱 竑,2,3,李 軍,3,4(1.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廣東 廣州 510261;2.廣州大學地理科學學院人文地理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廣東 廣州510006;3.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廣東 珠海 519080;4.華南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學院,廣東 廣州 510631)[摘 要]游客藝術旅游的體驗有助于... 5月19日,將迎來第12個“中國旅游日”。2020年以來,在出境游、入境游、跨省游等深受疫情沖擊的情況下,本地周邊游、鄉村田園游、鄉村露營游等形式的出游需求逐漸凸顯,鄉村旅游迎來快速恢復性增長。民生智庫梳理了國際鄉村旅游的興起與發展、國內鄉村旅游的發展階段進程,探尋疫情后推動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的路徑。今日推出《疫情后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探析(上篇)》。2020年,一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讓...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被認為是紅色旅游年,各地積極制定紅色景區發展計劃,講紅色故事,傳遞紅色名片。因此,如何有效地開發和利用紅色產品,制定紅色旅游業的發展模式成為值得探討的問題。紅色旅游發展現狀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從2004年到2019年,全國紅色旅游資源不斷擴充,每年參加紅色旅游的人次從1.4億增長到了14.1億。疫情影響下,2020年我國紅色旅游出游人數超過1億人次。整個“... |
|